DIP改革医院解好三道难题

<

原创健康报健康报收录于合集#聚焦医保改革30个

作为医保改革先行试点地区,江苏省淮安市早在年就开始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年11月,该市成为全国首批开展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城市。年,淮安市在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总结评估中获得“优秀”,基金监管综合指标排名居全省第一,并在年12月成为全国12个DIP付费示范点之一。作为淮安医院,医院(南京医科医院)在DIP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为解决改革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找到了路径。

普遍面临哪些难题

回顾医保DIP医院管理创新的历程,我们发现,医疗机构在医保DIP改革中,关键要破解三道难题。

病种成本控制不佳单病种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费用有所差异,在医疗机构内不同诊疗组之间的费用也不同。如某医疗机构年上半年收治的个具有复合诊断的阑尾切除术、不伴严重并发症与合并症、行腹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的患者中,在7个不同诊疗组之间例均费用最高的为.84元,最低的为.23元,组间差异显著;不同诊疗组间的平均住院日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一现象提示,医疗机构对于单病种诊疗成本的管理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智能监管有待完善目前,部分医疗机构的医保监控系统尚未完善,院内医疗行为的监督、检查工作靠人工完成,难度较大。医保违规行为依然存在,有些是蓄意欺诈骗保,而有些则是无意为之。随着医保改革的高速推进,医保基金使用规范不断更新完善,如果医生未能及时掌握,仍按以往的诊疗经验和习惯,就可能引发超范围用药等问题。如治疗脑胶质瘤的替莫唑胺,年年初淮安市已将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个别医生未能及时知晓该信息,仍然告知一名就诊的患者该药品不能报销。患者了解到该药已纳入医保报销后,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诸如此类事件未能被医保智能监控系统事前发现并预警、拦截,医院医保监管系统仍有完善空间。

医保管理医院管理模式中,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相对独立。而在新形势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在医保结算中,疾病诊断的填写相差一个字,就可能造成结算的金额相差成千上万元。如,按照淮安市医保支付政策,胰头恶性肿瘤、胰体恶性肿瘤被赋予的分值分别是分和分,按每分元计算,诊断名称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每个病例的医保支付金额相差元。在传统医保管理模式下,仅靠医保部门工作人员,难以及时、精确核对,需要医保、病案、医务等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来提高病案质量。

医院医保管理水平,推进DIP改革落地,医院打出了一系列改革“组合拳”。

建立提质控费内生机制

医疗机构自身对病种费用及诊疗成本的控制,医院的经济效益与服务能力。医院医保管理的目标,强化病种自我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而建立内生机制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在提质方面,医院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之下,结合国家对51个单病种的质控管理要求,不断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同时,医院不断提高四级手术、腔镜手术、介入手术占比,推动技术水平提升,鼓励学科发展。

在控费方面,医院设立病种人均费用目标值,并对比同一疾病在不同诊疗组之间的药品、耗材、检查等各类成本消耗,以及费用、平均住院日、CMI(病例组合指数)、CV(变异系数)等关键指标。医院对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技术分析,对疾病诊疗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精准定位存在问题的环节。医院定期在院周会上通报发现的问题,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医院将人均药费、材料费、治疗费高的诊疗组,作为“三合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检查的重点对象。

加快智能监管系统建设

淮安市医保局建立了医保监控、稽核系统,对各家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随着DIP改革的推进,淮安市医保局鼓励各级医疗机构上线院端DIP智能管理系统,方便医疗机构通过对医保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制止不合理诊疗行为,守好用好医保“救命钱”。

为了适应医保基金管理要求,医院一方面加快医保智能监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实时维护更新监管规则;另一方面,面向临床科室不断加强医保政策培训与宣传,并且在每周四下午组织医保管理人员集中进行业务学习,内容包括医保政策、病案诊断与编码、物价政策、临床诊疗指南等多个方面。

医院医保管理MDT

当下的医院医保管理模式发生改变。医院医保管理借鉴临床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医院医保管理MDT,即通过医疗机构内多个职能部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快速适应医保改革新要求。

医院成立院DIP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多个部门,实现联动管理。医保处联合医务处、药学部,重点围绕稽核反馈问题,对“三合理”“五吻合”(住院医嘱、病程记录、治疗记录、费用清单、票据吻合)等开展联合检查;协同审计处、护理部,强化物价、收费管理。信息中心加强智能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对病案首页填写的诊断或操作进行校验质控。病案管理科编码员在上传病案前对诊断、手术及操作方式等进行复核、修正,并“翻译”为通用编码。药学部、设备处根据医保部门要求,进行药品与耗材“阳光招采”,不断降低患者药品、耗材费用。运营管理处结合DIP分组,负责分析不同病种与治疗方式组合下的成本与收益,用绩效作为杠杆促进优势专科与病种的发展。

医院各个部门紧密围绕医保政策与规范,密切配合,较好地实现了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助推了DIP改革落地。

近5年来,医院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从7年的8.87天下降为年的8.09天;四级手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7年的30.37%上升至年的44.2%;药占比近5年来均维持在30%以下,管理效果显著。

文:南京医科医院徐克平林宁米灿宋静

整理:程守勤

原标题:《DIP医院解好三道难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lff/152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