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你不会连阑尾炎都诊断不了吧

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50709.html
年2月25日,我在病房值班。他15岁,那天11点多,感觉上腹部疼痛,到12:30,腹痛转移到了右下腹,并且越来越痛。那天下午,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阑尾炎。医生要他住院手术切除阑尾。他的父母,卖美的太阳能热水器。我在14年前,第一次买过他家的热水器,前年又换了他家卖的新的热水器。因为我好打过好几次电话,要他家给我的热水器维护修理。因此,他家有我的电话。

14年前,我割过老板娘,也就是他妈妈的阑尾。因此,他医院医院,想找我给他开刀。

他们已经确信他患了阑尾炎。导医台护士打我电话,知道我刚好在病房上班,经我同意,就让他们来病房找我。我给他问完病史,再给他做了体检。他有右下腹麦氏点区域的固定压痛。病史里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体检又发现右下腹固定压痛。他的血常规检查他的腹部B超外院B超又发现了粗大直径达1.1厘米的阑尾。看起来,有关他阑尾炎的诊断很明确了。如果按照一般性的原则,到这个地步,确实可以确诊他患了阑尾炎,可以把他拉上手术室割阑尾了。唯一和诊断不符合的,是他的病情发展的时间关系。他感觉上腹部疼痛在11:00,到12:30,腹痛转移到了右下腹。也就是说,他的转移性腹痛所花的时间,只有2小时。我对病人父母说:“孩子不像阑尾炎,我没有把握给他下诊断,还需要给他查一个盆腔CT,才能够判断。”他的妈妈很吃惊,她笑着说:“上次我什阑尾炎,你只给我查了一个血常规,一个B超,就把我拉上去开掉了,怎么现在做了20年医生了,反而不会看阑尾炎了?”当然,只有熟悉的朋友,才敢对医生说这种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也笑了笑说:“确实是这样的!”我让科里轮转的规培住院医来下诊断,他说,按照教科书上面的诊断要点,病人阑尾炎诊断明确,可以拉去给他手术了。我分析给住院医听:阑尾要发炎,阑尾管腔堵塞和细菌侵入阑尾组织并繁殖是两个必要条件。阑尾管腔堵塞后,管腔内压力增高,此时就会出现腹痛,此时腹痛定位不准确,可以表现为上腹痛。然后,阑尾内的细菌开始增生,等细菌增生到一定程度以后,阑尾有了炎症渗出物,炎症渗出物流入腹腔,才会刺激到阑尾所在区的壁层腹膜,人就会感觉到这个阑尾所在区域的疼痛。由于大部分阑尾都在右下腹,所以就有了转移性右下腹痛。这就是大部分阑尾炎为什么会有转移性腹痛的原因。我们的教科书上没有这么细致地说过这个病理过程,但是,只要你通读了大学教科书的《病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学科,你很容易就能够体会到这个病理过程。从阑尾管腔堵塞,再到细菌繁殖炎症进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理解了这一层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两小时以内出现的转移性腹痛,一般不会是阑尾炎。最后,我告诉住院医生,你知道为什么医科大学里,一定要医学生去学习《病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学科了吧。不过,诊医院,医院。我的经验只是经验,理论分析也只是理论分析。医学上,从来没有绝对的事。为了证明孩子没有患阑尾炎,我还得给他做个检查,就是腹部CT。腹部CT是确诊阑尾炎的最好的辅助检查手段。有了腹部CT,再难诊断的阑尾炎,都可以确诊或者排除。好在他父母不差钱,花钱做个CT是小意思。他的腹部CT腹部CT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孩子的阑尾比一般人粗大,直径有1.1厘米,但是阑尾周边没有看到炎性组织和炎性的渗出物,也就是说,孩子的阑尾虽然很粗,但是没有发炎。另外一个断面里,孩子的乙状结肠里,塞满了一坨屎。可惜当时我没拍下这张一坨屎的照片。而乙状结肠,恰好位于孩子的右下腹。我再联系到孩子,最近天天吃肉没有吃什么蔬菜,已经两天没有拉过大便了。这就是一坨屎引起的腹痛嘛。我给孩子开了一个开塞露,交代了他怎么用开塞露。用完开塞露,孩子拉了一大泡屎,然后他的肚子就不痛了。他逃过了挨上一刀。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并不是牢记教科书上的症状就可以了。医生对疾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为什么医科大学里,一定要医学生去学习《病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学科,医学生要学整整3年的基础学科呢。医生对疾病的诊断需要收集很多蛛丝马迹的东西,才能明察秋豪。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是想告诉年轻医生们。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非常重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给病人做体格检查,从细节着手,可以找到很多诊断的依据,这些细节是任务现代化仪器检查替代不了的。细节结合逻辑推理,诊断有了方向以后,我们才能去做检查。做检查不是漫无目的的,做检查是为了印证我们的临床判断。我也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普通人,疾病的表现是很复杂的。同样的症状,可以是无数种不同疾病的表现。那种靠上网百度给自己看病的做法,很不靠谱。医生说句话,背后十年功!

普外科少不了急诊病人,急诊病人中少不了阑尾炎的病人。阑尾炎的病人占到了普外科急诊病人的1/4以上。

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外科工作的那几年,有关阑尾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以及各种鉴别诊断背得滚瓜烂熟。

我开了一个又一个阑尾炎的刀,开完刀还认认真真的做笔记,认真反思每一个手术的动作要领。

这是我当时记的手术后思考的笔记。

科室高年资医生半夜里不愿去开的阑尾切除手术,都让我去开。一两年后感觉自己对阑尾炎的各种变化已经了然于胸。

工作前五年,我开了几百个阑尾切除手术,竟然没有一个病人切口感染。

我总结了经验,写成文章投稿到《浙江医学》,结果被退稿,说我做阑尾切除手术后,几百例病人没有一个切口感染,部可信,是在学术造假。因为,那时候的教科书说,坏疽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30%,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20%,单纯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0%。

虽然我一气之下,在也不写医学论文去投稿,但是,对自己把阑尾炎手术做到细致,很有信心。

那时真是踌躇满志啊,就差拎着手术刀,登高呼喊:“谁家有阑尾炎病人,来吧,看我手术刀。”

那时候的主任即将退休,主任总是对病人问了又问,查了又查,确认了再确认以后,才在手术通知单签字,让手术室安排手术。

那时候我他会常常想:“哎呀,主任你太小心了吧。”

但是后来,我就不这么想。

有一天晚上,我在病房值班。

急诊科通知,有一个13岁的少年,怀疑患急性阑尾炎,让我去会诊。

到了急诊室,见到一个瘦瘦高高的,脸色苍白的少年,正在哭天喊地的说自己右下腹痛。

问完他的病史,他确实有转移性右下腹痛二天的病史,给他查体格检查,也发现了右下腹压痛,只是腹肌紧张不明显。辅助检查里也能发现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尿常规里没有血尿,只是酮体升高比较明显。

这一切让人看起来,这少年诊断为阑尾炎是没有问题。我就把少年收入外科病房,准备连夜给他动手术。

少年办好入院手续到了病房,护士给他测血压、测呼吸、测体温还要测血糖。本来测血糖,并不是入院护士三测常规。外科医生开刀,最怕病人血糖高,如果病人血糖高刀口不容易愈合。所以我们外科病房自己规定,每一个病人入院的时候护士都要在床边常规测血糖。

我在办公室里准备着病人的各种手术前准备工作。那边护士让我过去一趟:“哎呀,这个病人的血糖很高,有32mmol/L呢。”我心里就咯噔一下,难道这么年纪轻轻的少年会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吗?赶紧给他急诊查了动脉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的结果显示少年有严重的酸中毒。

当时我还没有想到,少年腹痛有可能是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我请了内分泌科的医生来会诊。会诊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血糖,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那天是内分泌科的一个老医生值班。

在检查了病人,看了化验单以后,她说:“这是一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典型的糖尿病酮酸血症临床表现症状有:发病前数天出现多尿、多渴之现象,常伴随着厌食、恶心、呕吐等表征,有时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理学检查会发现心跳加速、Kussmal呼吸(呼吸困难,呼吸中带有像熟梨气味,且伴随着深而急促的呼吸)、全身有脱水现象、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实验室检查发现主要为高血糖、高酮酸血症及酸中毒为主。”

“这位病人临床症状、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数据都符合酮症酸中毒。在治疗酮症酸中毒方面,在于抑制肝脏葡萄糖释放及促进周边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矫正酮酸血症补充水分,以及调节电解质异常,给予大量水分及胰岛素的使用等等。”

少年转到了内分泌科病房治疗,不久,酮症酸中毒得到了纠正,少年的肚子也不痛了。当然,少年的糖尿病是需要终生用药的。

事后回想,我头上直冒汗。如果没有护士的常规测床边血糖,谁会想到一个少年腹痛会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本来酮症酸中毒的死亡率就有5%以上,如果把少年拉上手术台割上一刀,酮症酸中毒加上手术创伤,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那个年代,资讯不发达,查阅文献也不方便,如果没有临床经验的积累,书上真是学不到首发症状为腹痛的酮症酸中毒呀。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理解老主任的谨慎和小心。

后来的临床工作当中,我不断的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他们并不是犯了阑尾炎,但是他们的症状却很像阑尾炎。幸好每一次,都因小心和谨慎而最终明确了诊断。

医生越做越害怕越做越小心,现在每一次诊断阑尾炎都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就怕误诊病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作为一个老医生,也是到了被年轻医生笑太小心和谨慎的时候了。

白衣山猫

求打赏,买猫粮!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lff/1254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