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病,想有一个家那些坚持不婚的

年前,阿叶急性阑尾炎发作,住院10天。

而期间一直陪床照顾的她,是年近70的母亲。

38岁的阿叶,至今未婚未育。

看着母亲佝偻着背、拿着挂号单到处询问的身影,阿叶内疚极了。

“我怎么能让妈妈在这么大年纪,还要来辛苦照顾我?”

随之而来的,是阿叶对自我的怀疑,以及对未来的焦虑与恐惧。

“我这样真的对吗?要不,还是将就找个人结婚吧?”

“现在我还能有妈妈照顾,等妈妈离开了,我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子女,就算去了养老院,也会被人欺负吧?”

其实,阿叶的担忧不无道理,也并不少见。

在我们德芬空间的后台,有不少独身女性倾诉,表达自己的担忧。

似乎“独身恐慌”已经成为不少女性逃不开的课题。

那么,大龄且独身,真的那么可怕吗?

独身女性的衰老恐惧

严姐,57岁,退休在家

“生病,是我最脆弱的时候。”

我有过一段婚姻。

女儿读高中的时候,前夫出轨了。

纠缠了很久,也想过原谅,但最终还是因为前夫毫不收敛,选择了离开。

刚离婚那段时间我非常快乐,女儿大学毕业,不用太多照顾。

我只需要好好上班,下班以后想干嘛干嘛,非常惬意。

可退休后,明明自由的时间变多了,我却不快乐了。

身边总有种莫名的孤单、失落感,包裹着我。

好几个晚上,我会很想女儿,想到哭泣,但又觉得很羞耻、一大把年纪还这么矫情。

时常想给女儿打电话,但又怕打扰她自己的小家、怕影响她工作。

刚跟女儿挂断电话,我又很想立马给她打回去。

前段时间,我复阳了。

整个人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反复低烧,什么事都做不了。

这也是我最脆弱、害怕的时候,感觉自己非常没有价值、很没用。

梨华,43岁,公职人员

“很想结婚,但不想将就,对未来很迷茫……”

谁不想在合适的年龄遇到对的人呢?

我20出头的时候就想结婚了,也谈过几个男朋友,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

家里人说我太挑剔,我也这么怀疑过自己,但其实真不是。

只有相处了,你才知道彼此合不合适。

不合适,我也不想将就,否则对彼此都是一种折磨不是吗?

30多岁的时候,父母还催,现在我40几了,父母也不催了,麻木了。

我妈还笑着说:“我们能多存点就多存点,用来给你养老算了。”

感觉挺对不起二老的。

看到别人家的父母,儿孙绕膝,三四世同堂的,真的羡慕。

当然这种内耗不完全是婚姻问题,还有我的工作。

我现在干的这份职业我很不喜欢,一眼就能看到头。

再加上现在受到AI、各种新兴行业的冲击,说不定哪天我的工作就被替代了,还挺恐慌的。

我想转行,但是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是否还有机会,也不知道换了后是不是真的就能比现在更好。

这种迷茫与不确定,让我内心恐慌不安;

也让我有种“画地为牢”的压抑与窒息感,感觉很无力。

如果这时候,我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有丈夫、孩子,说不定心里能踏实些……

李姐,65岁,住养老院

“没有情感的联结,害怕一个人面对死亡”

我和我老公算是比较早的丁克一代吧。

那时候都追求事业,他是大学教授,我是设计院的。

我俩兄弟姐妹多,都生了孩子,我们的父母分身乏术,帮不了太多,索性就不生了。

后悔的想法有过,但也就是想想,反正都这么过来了,也都接受了。

年轻的时候攒了不少钱,退休以后我们就住进了养老院。

老伴是前年走的,免疫力不好了,没扛过来,走的时候身边有我,还算比较安详。

可是他走了以后,我就慌了,因为生活上的、精神上的支柱没有了。

我俩没有孩子,没有任何延续,情感上很匮乏。

到了这个年纪,我也没有什么欲望,该有的都有了,最想要的是亲情。

养老院里有朋友,但人家的生活重心也是自己的家庭。

你没办法人家建立那种很紧密的情感链接。

这个感觉很可怕,就像你明明身处人群中,却感觉自己活在一座失联的孤岛。

你看得到隔壁岛屿的烟火、热闹,但你所感受到的只有空虚、冷寂。

我经常会想,如果有一天,我不行了,倒在病床上,什么时候会被人发现呢?

一个人踏上黄泉路,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

我们为何会恐惧“大龄独身”

不难看出,在以上的故事分享中,大龄且独身的女性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情绪——

——是恐惧。

这份恐惧来源对未来、对选择的迷茫,以及内心安全感的缺乏:

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见什么;

不知道自己到时候能怎么办;

如果发生自己应对不了的事情,该怎么办;

用罗翔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人们习惯了掌控自己的人生,无法接受生命中的不可确定性。

而“不可确定性”是女性在逐渐增长的年龄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是身体衰老的不可确定性。

之前看到过这么一个视频:

一个40岁左右的女性,因为发现自己长了几根白发而嚎啕大哭。

肌肉松弛、皮肤下垂、赘肉增加、关节病变、疼痛、激素紊乱、内分泌失调……

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年轻的、漂亮的、充满活力的自己变老变丑、变得虚弱;

甚至情绪失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暴躁易怒,或是伤感难过;

这就像软刀子割肉,一点点看着过去“年轻的自我”逐渐“死亡”,让人不安。

尤其是感觉“身体不行”时,我们会对自我的价值与能力产生极大的怀疑,觉得自己办法应对当前的困难。

其次,是对未来变化的不可确定性。

朋友小梅常说:“回想小时候,完全想不到生活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时代的发展,既让我们享受生活的便捷,也在我们内心种下了一种恐慌。

——站在自我生命历程的不同周期,不论是回望过去或看向未来,世界都“太陌生”了。

于是,我们一边渴望活出“自定义”人生,

一边慌慌张张地“争抢”、“追逐”、“内卷”,生怕被时代抛弃。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能够陪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去探索、去适应;

一起变老,甚至一起落后,躲在两个人一起塑造的舒适圈里;

我们会觉得安心很多。

可因为独身,我们没有这个机会。

还有,是自我存在的不可确定性。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的基本焦虑之一,它可能导致人们对生活的无助感和绝望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亲友一个个离开人世,我们和这个世界的联结也逐渐消失。

每当一个人的离开,都象征着一部分自我,随着这个人的离开而消失。

慢慢地,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将不会存在“我”的影子。

怎么能不让人觉得恐惧?

但实际上,恐惧背后最本质的问题,依然是对人生的掌控问题。

这种内在的稳定感,并不能依靠亲密关系、或者婚姻家庭来给予。

而那些早就参透其中道理的大龄独身女性们,已经冲破了困境,过上了有滋有味的人生。

成为自己以后,

一个人的生活不要太爽!

易晓晓,45岁独居

来源:小红书

我生于年,那是一个充满束缚和限制的时代。

但我是个为自由“疯狂”的人,

我全部野心,在于过一场痛快、自由的人生。

18岁,我把自由当“爱”,

于是,我为爱不上课,为爱淋雨身上,为爱喝得烂醉、离家出走,明知受伤仍“飞蛾扑火”。

后来我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建立在“爱别人”身上的,而是“爱自己”。

于是,我开始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在插花、品茶、徒步、旅行中,不断遇见新的自己;

我在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里,感受自己的成长,并为此发自内心的喜悦。

如今,我45岁,活得更加真实、更加自我,也更加自由!

玲珑,50岁单身无娃

来源:小红书

我一直都是一个个性独立、兴趣广泛的女人。

三年前,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决定追随内心的热爱,投身于艺术与美的世界。

因为真正的热爱,是怎么也挡不住的。

我崇拜达芬奇、木心那样的文艺通才,渴望成为一位“斜杠中年”,在Vintage器物、艺术民宿等领域创造出自己的辉煌。

如今的生活,安静而充满力量。

“结婚生娃”已不再是我人生的必选项,我享受着这份自由与独立。

临近40岁时,我也曾有过恨嫁的想法,但我告诉自己“这个想法不是我内心的声音。”。

因为我能清晰地感受到,

我所热爱的文化艺术,书籍、音乐、影像,正源源不断地在给我注入新鲜的生命力!

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在生活中,像玲珑和易晓晓的故事还有很多。

她们或许遭遇了爱与失去,或许也因为自己的选择而纠结,但并未陷入迷茫。

而是在荆棘丛生的“不确定性”中,找到了自己的心之向往。

所以,“大龄、独身”其实并不可怕。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自己,拿回对人生的主控权。

独身女性如何穿越困境,

拥抱更好的自己?

当然,要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恐慌,我们应该如何慰纳自己呢?

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有充分的经济规划和准备。

理清自己当前的经济状况;

确认未来的医疗风险备用金,养老预算;

以及非常重要的——不断学习、内在成长,提升自己的“财运”。

很多时候,钱是我们内在力量的“外在显化”。

如果你在金钱上有匮乏感,那大概率是你内心对钱有很多限制性信念。

比如:

“钱太多没必要,一点就够了。”

“钱要存起来,不能乱花。”

“花太多钱,是罪恶的。”

这些潜意识的想法,都在说“钱,不是好东西”,也让你很难有钱。

如果你想改变这种匮乏感,那就一定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对金钱的限制性信念。

你可以参加德芬空间《破除财富限制,活出喜悦富足

3天财富心理学体验营》,补上自己的金钱功课。

其次,建立女性支持系统

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老去的女性独居者更容易建立起相互照看的友谊,而男性独居者却很难做到。

因为衰老就是一步步走向弱小的过程,男性的友谊往往建立在「强大」之上,女性之间则更容易体察和共情对方的「弱」。

加入专门针对中老年独身女性的支持团体,与其他人分享经验和情感,并从他们的反馈中获得更多认识。

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寻求支持和帮助。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在“大龄、独身”的困境中从容面对。

如果遇到合适的人,我们也不拒绝爱情,能焕发第二春是很幸运的一件事,要及时享受、把握人生。

愿我们都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珂文和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小熊

编辑丨李小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lff/149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