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村医中医技术之九十二

甘肃村医中医技术之九十二

木鳖硝冰膏外敷医治腮腺肿痛

刘维忠王世彪腮腺肿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以见于许多疾病,尤其是多见于腮腺炎,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养生专家刘维忠主任推荐用木鳖硝冰膏外敷医治效果显著,现介绍以下。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木鳖子(去壳)30克,芒硝30克,冰片3克,研为细末,和仙人掌克捣成药膏,每次取药膏50克外敷右边腮腺肿胀部位,干则更换。连用至病愈。

甘肃省名中医、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腮腺肿痛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见于;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见于脱水(高热、进食困难、恶液质等)至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等情况下,由于全身抵抗力下落,细菌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而致,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单侧得病,患者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腮腺区疼痛剧烈,肿胀,触痛明显,脓肿构成后,相应部位有可凹性水肿。2.腮腺淋巴结炎:是腮腺被膜下或腺体实质内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类似,但病情较轻,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在腮腺周围找到原发灶。如磨牙根尖周炎、外耳道的化脓性感染等。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15岁的少年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潜伏期约为2周。多数病发较急,常伴随发热、头痛及食欲不振等。病变多累及双侧腮腺,一般从一侧开始,2~4天后另外一侧开始肿胀,腺体呈弥漫性肿胀,质软,腮腺导管口无脓液流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血清及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腮腺肿胀多见于:1.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又称复发性腮腺炎,以儿童多见,常见病原菌为绿色链球菌,患者常有数月乃至数年的反复发作史,部份到成年后可自愈,其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同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期症状较轻,腮腺区略肿大。患者自觉口内流脓或有咸味,压迫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呈混浊的“雪花”状,或粘稠的蛋清样分泌物。2.腮腺结核:有腮腺实质结核和腮腺淋巴结结核两种。腮腺淋巴结结核病史较长,症状局限,导管口唾液正常;腮腺实质结核局部肿痛,导管口可流出淡薄脓液,脓液中可查到结核杆菌。3.腮腺放线菌病:多由下颌角部位病变蔓延而来。腮腺肿胀且坚固似木板状,患部皮肤呈紫色,常伴随多个瘘管,脓液中含有硫磺颗粒样物,涂片、镜检可见典型的放线菌丛。4.过敏性腮腺炎:多认为是过敏源刺激引发腮腺导管平滑肌痉挛,使涎液排出受阻而至。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肿大突然,消肿迅速,末梢血象见嗜酸粒细胞增高。5.腮腺导管阻塞:多由腮腺导管结石致管腔阻塞,唾液外流不顺畅即引发腮腺肿胀。其特点是进食后迅速增大,几小时后逐步消弱。以上几种疾病的腮腺肿痛都可以用木鳖硝冰膏外敷医治。用木鳖子外用医治腮腺肿痛,早有记载,《圣惠方》载“治两耳卒肿热痛木鳖子仁一两研如膏,赤小豆末半两,川大黄末五钱。上件药,同研令匀,水、生油旋调涂之”。笔者临床运用认为木鳖子确有较好的消肿散结、止痛效果。但《中国药典》用量过小,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经多年谨慎运用,发现其为相当安全的药物,单剂外用克无明显毒性。本患儿腮腺焮赤红肿疼痛,发热,为热毒壅聚之象。故以木鳖子散结消肿,配合芒硝、仙人掌、冰片清热解毒,消散壅热,毒热散,则肿痛自消。如我们临床医治刘某。男,1岁4个月,年5月9日诊。患流行性腮腺炎7天,右耳下肿大如小儿拳头大,焮赤红肿,发热,体温38.8oC,恶心呕吐,口不能张,吮乳困难,舌质紫红,指纹直达气关。某乡医院诊断为腮腺炎,住院治疗1周,症状不见减轻,经人介绍求中医医治。此属痄腮重症,热毒壅聚少阳,已有热极生风之兆。立即以三棱针点刺十宣、12井穴放血,内服清温败毒饮加味,外用处方:木鳖子(去壳)30克,芒硝30克,冰片3克,研为细末,和仙人掌克捣成药膏,每次取药膏50克外敷右边腮腺肿胀部位,干则更换。1天后,体温正常,红肿变软消弱,疼痛减去大半,已能吮乳。复用3天,诸症消失,病愈。我们也曾用本方医治乳腺炎亦有很好效果。









































白癜风的治疗
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dff/6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