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一种症状。运动中腹痛是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中长跑、马拉松、竞走、自行车、篮球等运动项目发病率较高。运动中腹痛多发生在运动过程中或者运动结束时,以右上腹疼痛为常见,男运动员多于女运动员。引起运动中腹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腹腔内疾患、腹腔外疾患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性腹痛三大类。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
运动中腹痛往往与下列因素有关,如训练水平低、缺乏准备活动和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强度增加过快、身体状况不佳、呼吸与动作之间节奏失调、膳食制度不合理、食物选择不当等。运动中腹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有以下几种:
(一)肝脾郁血
发生肝脾郁血的原因可能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以致内脏器官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就承担过大的负荷,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还未充分动员起来,或心肌力量较差时,心脏收缩力较弱,影响静脉血回流心脏,使下腔静脉压上升,肝、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肝、脾郁血肿胀,增加肝脾被膜的张力,使被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因而产生左季肋部或右季肋部胀痛或牵扯痛。
此外,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而表浅,或呼吸无节奏,都会造成胸内压上升,也会使下腔静脉和肝脾静脉回流受到障碍,也可导致肝脾郁血肿大而引起腹痛。
(二)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
运动时,肌肉和内脏血流量重新分配,骨骼肌血流量增加,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地减少(仅为安静时的30——40%),胃肠道缺血、缺氧,引起胃肠道痉挛或者蠕动功能紊乱,使胃壁、肠壁和肠系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胃肠道平滑肌发生痉挛,因而引起腹痛或绞痛;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的过饱、喝水过多或者空腹运动(胃酸对胃刺激)等,都可能引起胃部胀痛;运动前吃了容易产气或难于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薯类、牛肉等),也可引起肠蠕动增强或肠痉挛。
(三)呼吸肌痉挛
运动中呼吸缺乏节奏,以致呼吸急促、表浅、呼吸肌(如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过于频繁,活动紊乱,从而引起呼吸肌疲劳和痉挛。另外,准备活动不够,运动负荷增加过快,心肺功能跟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致使呼吸肌缺氧,也加剧腹痛的产生。疼痛与呼吸活动有关,患者往往不敢做深呼吸。
(四)内脏器官病变
运动中腹痛也可因肝炎、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阑尾炎、肠道寄生虫、右下肺炎、胸膜炎、肾结石等疾患引起,运动时可使病变部位受到刺激而产生腹痛。此外,腹肌或骼腰肌痉挛,过度紧张以及运动性胃肠道症候群也出现腹痛。
二、症状和体征
运动中腹痛的程度与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密切相关。大多数运动员在小运动负荷和慢运动时,腹痛不明显,随着运动负荷的运动强度的增加,腹痛也逐渐加剧。
腹痛的部位,常为病变脏器所在。右上腹痛,多为肝胆疾患、肝脏郁血;中上腹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或慢性胃炎;左上腹痛,多为脾郁血;腹中部痛,多为肠痉挛、蛔虫病;右下腹痛,多为阑尾炎、骼腰肌痉挛;左下腹痛,多因宿便的刺激;季肋部和下胸部锐痛,多为呼吸肌痉挛,往往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但是,也有些疾病,在发病初期,其疼痛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一致,如急性阑尾炎早期的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或脐周围。也有些疾病虽然表现为腹痛,但其病变部位在腹外,如右下肺炎、胸膜炎以及腹肌疾患等。
腹痛的性质与程度,可因引起腹痛的原因不同,其疼痛的轻重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如果腹痛是直接由运动所引起的,多数为胀痛和钝痛,经减少运动强度或作深呼吸以及按压腹部后,疼痛可减缓。如果原来已患有疾病,只是因运动而诱发(或加重)腹痛者,多为锐痛或阵发性绞痛、钻痛,运动员往往要终止运动,经治疗后,疼痛才能缓解。
三、处理
运动中出现腹痛,应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和运动节奏(三步一吸气或四步一吸气),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可减轻或消失。如经上述处理无效,就应停止运动,口服解痉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点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并热敷腹部;如果是腹直肌痉挛引起腹痛,可作局部按摩(用揉、按压)。如仍无效果,应请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
四、预防
遵守科学训练原则,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心肺功能。合理安排膳食,运动前不宜吃得过饱和饮水过多,饭后应休息1.5——2h才能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注意呼吸的节奏,中长跑时要合理分配跑速。患有内脏器官疾病者,应及早就医,彻底治疗;在疾病未愈之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体育活动。运动中经常出现腹痛者,可服用熟田七人参粉,对预防运动中腹痛有较好的疗效。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摢瀹跺ソ璐靛窞鐧界櫆椋庡尰闄?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dff/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