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移性右下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时多在中上腹或肚脐周围,病人不能准确地辨明疼痛的确切部位。经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后,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大约有70~80%的病人有上述腹痛史。
2、胃肠道症状:得了急性阑尾炎,一般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拉肚子或便秘等症状。
3、有显著的压痛点:阑尾炎发作后,一般在右下腹部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它也是阑尾炎的最重要特征。
4、全身症状:一旦起病,多伴有头晕、头痛、无力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出现发烧,心慌等症状。
孕期急性阑尾炎的两大特点容易误诊
因为非孕状态下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孕期疼痛位置偏高。
炎症容易扩散
身体大网膜含有吞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当腹腔器官发生炎症时,大网膜的游离部会向病灶处移动,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但孕期膨大的子宫把大网膜顶上去,使大网膜不能局限病灶,炎症容易扩散。孕期只要出现右侧腹痛,都要考虑是否是急腹症、孕期阑尾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胃肠炎的症状。
如何治疗妊娠合并阑尾炎?手术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
妊娠早期(1-3个月),不论其临床表现轻重,均应手术治疗;
妊娠中期(4-6个月),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当然,此时手术治疗的安全系数也比妊娠早期大,一般认为此时是手术切除阑尾的最佳时机;
妊娠晚期合并阑尾炎,应手术治疗,即使因手术刺激引起早产,绝大多数婴儿能成活,手术对孕妇的影响也不大。
总之,妊娠期阑尾炎若正确处理,母子都会平平安安。但无论保守疗法中使用抗生素还是手术中的麻醉药,都要充分考虑到胎儿的因素,尤其在妊娠早期,应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治疗原则,一经确诊,在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同时,为防止炎症扩散应尽快手术治疗,对高度可疑患急性阑尾炎孕妇,也有剖腹探查的指征。其目的是避免病情迅速发展,一旦并发阑尾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对母婴均会引起严重后果。
麻醉。多选择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术中吸氧和输液,防止孕妇缺氧及低血压。
妊娠早期取右下腹斜切口,妊娠中期以后应取高于麦氏点的右侧腹直肌旁切口。手术时孕妇体位稍向左侧倾斜,使妊娠子宫向左移,便于寻找阑尾,减少在手术时过多刺激子宫。阑尾切除后最好不放腹腔引流,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妊娠合并阑尾炎的护理一方面,由于手术的刺激可引起子宫收缩;另一方面,妊娠时,由于盆腔器官静脉充血及激素的影响,组织蛋白溶解能力增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促使炎症发展,致使阑尾炎坏死穿孔,且膨大的子宫把大网膜及小肠推向上方及外侧,不易使炎症局限而引起腹膜炎,并且炎症扩散可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引起流产、早产甚至死胎。
所以,中晚期妊娠的患者入院后每小时需听胎心1次,必要时增加次数,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胎动的自我监测,做好自我监护。术后患者更应该特别注意胎心与胎动的情况,听胎心1次/30min,并且要注意阴道有无出血及腹痛情况,仔细辨别是切口痛、肠蠕动痛,还是宫缩痛。
1、轻症者可采取保守治疗,严密观察孕妇的胎心、胎动,注意孕妇的腹痛情况,并注意孕妇的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
2、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3、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遵医嘱给与黄体酮肌肉注射,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以防止流产的发生。
5、阑尾炎手术后,一般平卧6小时后改为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6、术后第二日可进食半流质,阑尾炎穿孔或以有腹膜炎者禁食3~5日,带肠蠕动恢复后再进食。
7、导孕妇早日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8、密切观察胎心及胎动,定时进行胎心监护,继续给与氧气吸入,并给与保胎药物,如多力妈、维生素E等,应用舒喘灵、硫酸镁减少流产、早产的发生机率。
9、继续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的感染。严格各项无菌操作。
10、做好出院指导,做好孕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
妊娠合并阑尾炎预防1、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适量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既可增强体质,又能提高胃肠道功能,提高肌体抗病力,对于急性阑尾炎的预防十分重要。现在很多孕妈妈从一开始知道怀孕就成了家中的“大熊猫”,家务不用干,出门前呼后拥,多走路都会引来家人的担心,有的干脆孕早期就休息在家不工作。其实,这样只会使孕妈妈的体质变弱,患病的几率增加。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争取顺利通过妊娠期。
2、保持乐观的心情。有了宝宝本应是件开心的事,可有些孕妇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比如担心孩子会不会健康、漂不漂亮,甚至担心孩子将来的教育,常常生活在担忧和压抑之中。岂不知忧愁、郁闷、恼怒、悲伤等不良情志的刺激,容易打破人的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神经失调,尤其是植物神经紊乱,因而胃肠道容易发生痉挛、弛缓等变化,最终导致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这些都可诱发阑尾炎。因此,孕妈妈应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乐观开朗,避免剧烈的情绪变化。
在妊娠早期,阑尾炎症诊断较易,预后良好。越近妊娠晚期,诊断越困难,误诊几率越大,延误治疗导致阑尾穿孔,甚至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致使孕妇死亡率增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dff/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