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2):急慢性涎腺炎
来源:实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超声诊断学(主编:岳林先)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pyogenicparotitis常由金葡菌、链球菌、G-菌感染而至。
1.大体:涎腺肿大、充血,剖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脓腔。
2.镜下:导管上皮肿胀,管腔狭窄,分泌物内的物资梗塞腺导管,致使炎症周围肿胀,炎症初期导管上皮被破坏。炎症进程中常伴随腺泡的丧失及微小脓肿的构成。
常为单侧病发,病发腮腺部位肿胀、疼痛,挤压时可见腮腺导管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伴随局部皮肤的蜂窝织炎。
1.腺体增大,回声减低其不均,包膜模糊(注意与健侧比较)。
2.探头加压有压痛。
3.若有边界不清,回声极不均匀的片状低徊声区,高度提示脓肿,(如需穿刺应在此部位)。
4.由于腮腺腺叶之间有纤维间隔,故超声可见腮腺呈蜂窝状改变。
FI:血流信号常增多。
慢性硬化性涎腺炎(Kuttner瘤)Chronicsclerosingsialadenitisofsalivarygland:最初由唾液内电解质成份异常而至。唾液粘稠度增加,潴留在终末导管内,这1阶段称为阻塞性电解质异常性涎腺炎,而后,腺体实质萎缩及纤维化。
涎石症是最常见的病因
1.大体:涎腺增大、变硬。
2.镜下:
I期:25%,主要表现为腺管周围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导管中度扩大,内含浓缩分泌物,腺体结构基本完全。
II期:19%,主要表现为导管周围弥漫性淋巴浸润,导管周围组织明显纤维化,导管上皮化生及增殖。
III期:38%,为典型慢性硬化性涎腺炎的表现,有的部位可见导管周围组织玻璃样变,淋巴组织浸润、腺实质萎缩。
IV期:18%,为终末期表现,炎症进一步加重,腺小叶结构改变,腺实质很少见。
1.初期仅表现为腺体回声局灶性或弥漫性轻度不均。
2.随病情进展,腺体回声粗糙不均,常可见扩大的导管,导管壁增厚、粗糙,腺体内或导管内常可见弧形强回声伴声影(为结石)。
3.晚期:腺体较硬,腺体弥漫性回声增粗、增强、不均,可见较多条状强回声,使得腺体回声呈“地图状”或“花斑状”。
4.耳周及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皮质明显厚,皮髓质分界欠情,期内、血流信号较丰富。
FI:早、中期血流信号丰富,晚期血流信号减少乃至消失。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kxyy/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