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上海胸外科医生喊话李佳琦”的视频引发了热议。
这位医生在视频中提到,因为医保DRG,上个月一位患者费用超标,多出来的1.4万块钱全部从他的工资里扣除。
(图源:网络)
很多网友表示不解,患者治病的费用,居然要医生来买单?这是啥情况?
这个医保DRG到底是啥?对我们有啥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事。
主要内容如下:
医保DRG是什么?
为什么推行医保DRG?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1
医保DRG是什么?
医保DRG是我国目前正积极推广的医保支付方式。
根据国家医保局计划,年底将医院,年将覆盖所医院。
(图源:《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DRG全称DiagnosisRelatedGroups,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这种支付方式是根据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合并症以及治疗效果等因素,再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情况,将诊断情况相似、治疗手段相似、治疗费用相近的病例进行分组,最后进行“打包式”报销。
简单理解就是,医保给每种疾病的治疗费用划定了范围标准,医院结算,医院后,其他的就不管了。
如果患者的实际花费在范围内,医院做盈余;如果患者的实际花费超出范围,医院承担,医院则亏损了。
举个例子:
某病的医保报销标准为1万元,如果实际花费7千元,医院可以赚3千元;如果实际花费1.5万元,医院就要倒贴5千元。
总而言之,医保DRG的逻辑就是先定价后支付,医院自负盈亏。
2
为什么要推行医保DRG?
医院看病,医保是按患者的实医院的,药品、检查、手术等项目都没有报销限制。
因此也就出现了“过度医疗”的情况,明明只是小病痛,医院要求做全身检查,又或者是多开了一堆药、多住了几天院。
这种医院产生多大影响,因为不管花多少钱,最终都是由患者和医保买单,所以也就给患者和医保带来了压力。
患者:治病负担过重
我们都知道,医保报销是有限制的,剩下的部分由患者自掏腰包,所以总费用越高,患者就要自费更多的钱。
医保:医保基金压力大
本来因为少子化和老龄化,医保基金的收支已经面临挑战,如今再加上过度医疗,那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放任下去,医保基金压力将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便迫在眉睫了,医保DRG也就应运而生。
医保DRG是结果导向,只考虑患者的医疗需求,医院为此采用了哪些工具。
举个例子:
阑尾炎治疗,可以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完成,也可以通过腹腔镜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
但无论医生选择哪种工具,医保DRG均将其归属为“阑尾切除术”分组,实施统一的标准化定价。
医院为了不亏损,只能选择成本更低,但又可以达到同样治疗效果的工具。
这也就避免了过度医疗情况的发生,既能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好病,也可以减轻医保基金的压力,一箭双雕。
3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有些朋友就有疑问了,那医保DRG对我们看病报销有没有影响,是报销得多了?还是少了?
首先明确一点,医保DRG不会影响我们的报销待遇,医保政策(目录范围、起付线、报销比例、报销上限)怎么规定的,依旧怎么报销。
只不过,最终这笔钱不一定是医保给你报销的,如果总花费超标,医院给你贴的钱,而非医保给你报销的。
虽说报销不受影响,但在看病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比如:
看病越来越难
医院要控制治疗成本,会将压力转移到医生身上,那么医生每次给患者治病就得精打细算,否则扣的就是自己的工资。
这样一来,难免就会出现“挑病人”的情况,医生更倾向于选择基础病少、病情简单的患者。
而基础病多、有疑难杂症的患者,因为治疗过程充满不确定性,费用随时可能超标,被拒收的概率也就提高了。
(图源:知乎)院外购药更常见
自费药也是包含在医保DRG机制的,像一些进口药、抗癌药,费用高昂,如果医生开的话轻易就会导致费用超标,所以可能会让患者自己出院买药。
而且不是每个药店都有你想要的药,多渠道找药,对患者来说更加繁琐了;如果是在非定点药店买药,还会面临医保不报销的问题,这又是一笔大额支出。
不过大家也不用“贷款焦虑”,不管怎么说,目前医保DRG仍未全面推广开,以上这些问题也只处于萌芽状态。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完善,相信国家会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尽力让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利益都得到保障。
4
说在最后
从大方向来看,医保DRG改革是正确且必要的,但新事物的落地,总是不可避免会经历一段阵痛期。
落到我们个人身上,要想减少这波改革带来的阵痛,最好的做法就是减少对医保的依赖。
之前谱蓝君强调过很多遍,除了医保,大家可以适当配置医疗险和重疾险来减轻医疗负担。
比如百万医疗险,可以解决院外买药的费用报销问题;又比如中高端医疗险,医院费用,让我们在就医时有更多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kxyy/1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