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禅回族,青海作家协会会员。心灵寄语:用眼睛发现美,用心感受美,用笔记录美是心灵的一种修行。
无影灯下的平凡人生
□一叶禅(青海)
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不想留下任何遗憾。这就是一个手术室护士简单、平凡的梦想。
作家路遥曾这样写过:“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也有多少绚丽的生命之花在悄然地开放而并不为我们所知。是啊,若不是在手术室为期三天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眼见证,身为同行的我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在手术室,在无影灯下,在这个平凡岗位上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情,也感受不到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艰辛和压力。翻开在手术室抢拍的那几张照片,在手术室亲眼目睹的一幕幕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在这个没有掌声和鲜花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不为人知的温暖和感动。
我一直收藏着在手术室抢拍的那些珍贵的东西,一张是手术室护士长马爱芳坐在凳子上睡着的照片,一张是她蹲在地上靠墙睡着的照片,还有一张是她扶着做完白内障手术后89岁的藏族老奶奶的照片,医院医院免费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做手术的时候拍的。三天时间,光眼科手术就56台,身为护士长的马爱芳早上六点上班,做术前准备,中午没有回家吃饭的时间,匆匆忙忙吃些方便面一类的食物,然后又准备下午的手术。十几个小时来来回回穿梭在密闭的空间,她的脸和腿有些浮肿,超负荷的工作实是在太累了,甚至有些虚脱,趁大夫们去吃饭的间隙,她抽空蹲在地上小眯了一会儿,以恢复一点精力,继续下午的手术。下午手术结束后,她和护士们依旧没有按时下班吃饭,而是继续在手术室打扫、清洗器械,打包消毒、准备第二天的手术用品,直到一切准备就绪,她才回家。上班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回家的时候已是深夜十二点,灯火阑珊满天星光。在手术室,常常是进门和出门之间,抬头与低头之间,白昼已经变成了黑夜。手术室的医护人员的生活中,“见到月亮的时候比见到太阳的时候多”,她说,这样加班加点的日子太多,已经是习以为常了,这种没规律的工作几乎是手术室的工作常态。
我清楚地记得,藏族老奶奶做完手术后,护士长马爱芳扶她出门的时候,她开心地起了大拇指,不停地说“瓜正切”,她说满巴们的态度好,技术好,她没有害怕也没有感觉到疼痛,直到走出手术室门口,她还回过头说谢谢,逗得手术室门口等候的患者家属们哈哈大笑,她可爱的举动打破了手术室紧张的气氛,也给疲惫的医护人员一丝精神慰籍,不光是藏族老奶奶,其他患者都对手术室护士们温暖的态度很满意,连台手术尽管使她们很疲惫,但她们对患者的态度依旧温暖如春。
医院手术室,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陌生而冰冷的世界。但很多人依然不知道,手术室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医院任务最重、责任最重、工作最繁忙的科室。在这个充满神秘而紧张的小世界里,分秒之间便可以决定一个生命的生死,经常演绎着医护人员和死神抢夺生命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有时候,在手术台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甚至有时候会通宵达旦的忙碌,一饿就是几个小时,站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小腿静脉曲张,浮肿。我静静聆听马爱芳的叙述,她没有一句抱怨,我问她选择这个岗位后悔不?她说孩子小的时候后悔过,也哭过。但哭过之后,擦干眼泪依旧去工作,毕竟要对得起那份工资,说得实诚,令人感动。
马爱芳在手术室工作了二十四年了,二十几年的生命历程,对一个地方可以见证它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一个人,二十年的磨炼可以让其由青涩变得成熟,让稚嫩变得老练。也只有亲历其境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有句话说:平凡孕育伟大,伟大体现平凡。从事手术室这份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事迹,但作为一个女人,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亦让人心疼和敬佩,也是平凡中最伟大的事情。
她说,从事这份工作以来就和加班结伴同行,已经是家常便饭,也为此冷落了家人,疏远了朋友。放弃了玩乐的时间,没有节假日的休闲,由于孩子的爸爸工作在基层,很少在家,孩子跟着她也受罪,孩子参加高考,她不能像其他孩子的母亲那样,按时给孩子做一顿好饭,也没有陪着孩子去参加高考,而是奋战在这无影灯下。
这辈子最亏欠的是自己的女儿。她说:女儿三岁那年,有一次,医院来电话,电话那头说有一个急诊手术,我丢下孩子一个人,立马起来就走了。手术完了回家后听到孩子的哭声,开门后看见孩子已哭成个小泪人,耳窝里溢满了泪水,看到缩做一团哭泣的女儿,当时我心疼得哭了,娘俩抱头痛哭,做为一个母亲不能好好照顾孩子,做为一个女人还要有自己的事业,当时就想,做人难,做女人更难。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女儿四年级的时候,一次在一篇《我的妈妈〉的作文里写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吵醒了我和妈妈,我知道,妈妈又要去做手术了,听着妈妈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我吓得不敢动,只是悄悄闷着被子哭,一直等妈妈,哭着哭着睡着了,天亮的时候,听见一阵阵上楼梯的急促的脚步声,我知道妈妈回来了,我能听出妈妈的脚步声......”,后来,老师说你怎么那么狠心把那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半夜三更丢在家里,孩子第二天上课没精神。马爱芳说,我也没有办法啊,那时候手术室就一个人,我别无选择。医院手术室不大,医护人员比较少,没有手术患者的时候,马爱芳到外科上机动班,有手术的时间就到手术室,两头跑。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从来没有按时、安静享受过节假日,以前没有手机,休息时间都不敢外出,有时候正在吃饭的时候、有时候正在洗衣服的时候,医院打电话有“急诊手术”,医院。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享受一下人间的天伦之乐。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却是她多年未曾实现的奢望。
有一次胃疼在家输液的马爱芳接到一个脾破裂的急诊手术,病人来时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血压已是休克血压,做为一名老护士她知道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她二话不说拔掉医院,以最快的速度把患者推入手术室,在手术台奋战六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了,患者得救了,天也很晚了,虽然带着一身的疲惫下班,但看到脱离危险的患者,也感受到一些欣慰,没有辜负患者家属期望和自己的使命,觉得再苦再累也值。马爱芳在沉默的无影灯下,把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护理事业,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凭借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护士的天职,虽然有辛苦、有汗水、有劳累、也有泪水,却也依然无怨无悔。
在这个岗位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患者,一次有个5岁的小女孩,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要做手术,小孩哭闹不停,领到手术室里后,能看出她恐惧的心理,马爱芳用母亲的温暖之情和母爱之心,抱着孩子走进了手术室,因为阑尾炎手术用局部麻醉,患者一直是清醒的,所以在术中,她一直给孩子讲故事,问东问西,分散她的注意力,孩子少了哭闹,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她说当把孩子送到父母怀中的那一刻,感觉很欣慰,禁不住喜极而泣。
在这个平凡劳累的岗位,她付出的不仅仅是一份责任心,也投入了一份深深的感情。她就是这样,对待每一位患者都给予亲人般的关怀,对每一位哭闹的小患者她都像妈妈一样呵护和关爱他们,她知道患儿离开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环境中的恐惧和无助,她用母爱般的温暖化解患儿的恐惧和紧张。可对自己的孩子,却有些残忍,说丢就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顾不上孩子害怕,或者把孩子托付到隔壁或亲戚家。她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护士,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很多时候,当别人进入甜蜜的梦乡的时候,她们依旧在无影灯下忙碌着,很多个深夜,尽管她们自己身体不舒服,只要接到电话,不管风吹雨打,她们依旧义无反顾奔向自己的岗位,没有怨言,心里牵挂的是患者的安危。在马爱芳怀孕七个月的时候,一次凌晨四点接到电话,一位孕妇要急诊剖腹产,有着妊高症的她不顾自己的安危,一个人踏医院,她说那一刻心系患者,行走在空荡荡阴森森的街道,居然没有了恐惧感,到医院后就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拖着笨重的身体,依然上台当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byjj/1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