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愈芳泽攻克难关子宫内膜癌晚期术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http://m.39.net/pf/bdfyy/xwdt/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年,我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大约6.3万,死亡病例约2.2万。尽管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为早期并且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或在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使其治疗变得十分困难。免疫疗法是攻克癌症的希望,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癌症的方式已被证实可以用于所有的实体肿瘤,其中,PD-1/PD-L1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无疑是最大赢家,目前已获批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本病例中使用PD-1抑制剂结合放化疗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取得积极稳定的疗效。

纪妹教授

赵曌医师许鹏琳医师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

患者性别:女

年龄:44岁

主诉:子宫内膜去分化癌IIIC2期术后第二次化疗后放疗后。

★现病史:4月前,因“阴道异常流液”医院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术后病理回示:宫腔内低分化癌,建议免疫组化。我院病理会诊回示:宫腔内子宫内膜样癌伴实质性片状肿瘤成分,后者可能为神经内分泌癌。遂于年4月11日在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回示:1、宫腔恶性肿瘤,浸润深度大于1/2肌壁全层,可见脉管内瘤栓,累及颈管腺体,送检大网膜病灶及大网膜均可见肿瘤累及,双侧宫旁未见肿瘤,淋巴结可见肿瘤转移(左盆腔0/10,右盆腔2/7,腹主动脉旁2/2)2、慢性宫颈炎3、双侧附件未见肿瘤累及4、慢性阑尾炎。术后.05.06-.05.07、.05.28-.05.29给予白蛋白紫杉醇mg,ivgtt,d1+奈达铂mg,ivgtt,d2,化疗过程顺利。期间应用免疫抑制剂。.06.20转至放疗科给予全程放疗。

★诊断:子宫内膜去分化癌IIIC2期术后第二次化疗后放疗后。

★既往史:年、年剖宫产,无心脏疾病、无糖尿病、脑血管病病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母亲因脑出血去世,父亲、2弟及子女健康状况良好,无与患者类似疾病。

肿瘤标志物变化病理报告

▼.4.1

▼.4.11

相关基因检测

▼.4.27

彩超

▼.4.2

▼.4.17

▼.5.5

▼.6.19

MRI

▼.4.2

▼.7.29PET-CT

▼.6.20

治疗方案化疗(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现已化疗2周期免疫治疗(替雷利珠单抗),现已治疗6周期放疗

病例总结

在难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在患者充分知道免疫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花费等并同意后,可采用免疫抑制剂或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方案。PD-1抑制剂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难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纪妹教授

医院妇科微创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郑大一附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妇科内镜四级手术培训基地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妇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第一届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妇科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妇科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妇科内镜质控组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妇科内镜学组组长;河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妇产科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特邀编委等。

专家点评

本例患者4月前因“阴道异常流液”就诊,医院检查,定于4月11日在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大网膜切除术”。术后.05.06-.05.07、.05.28-.05.29给予白蛋白紫杉醇mg,ivgtt,d1+奈达铂mg,ivgtt,d2,化疗过程顺利。期间应用免疫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06.20转至放疗科给予全程放疗。

患者术后、化疗2程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有所下降,但仍处在较高水平。后持续应用免疫抑制剂。6月19日CA:25.24,6月20日PET-CT诊断报告考虑局部复发或转移,转至放疗科给予全程放疗。后患者CA持续下降并最终稳定在7-8上下的水平,由此可见,PD-1抑制剂联合放化疗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难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李力教授

李力,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博士后指导教师,广西医院妇瘤科。任职:教育部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妇科肿瘤临床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兼任CSCO常委、CMDA常员、CGCS资深常委、CSCO妇瘤专家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妇瘤学组副组长。国家级高校规划教材《妇产科学》(5+3.8年制,第2,3版)、《妇产科学》(5年制,第8版)编委.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等十余种核心期刊编委或常务编委。

病例思考近几年子宫内膜癌免疫检查点临床研究数据显示PD-1抑制剂在既往多线治疗的晚期PD-L1阳性子宫内膜癌亚组中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活性,dMMR患者客观缓解率(ORR)更高。由此,NCCN指南年第5版起将PD-1抑制剂列为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推荐治疗方案之一,用于转移性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错配修复缺陷)实体瘤的二线治疗;PD-1抑制剂联合lenvatinib(乐伐替尼)针对原发性系统性治疗后疾病进展且不适合手术或放射治疗、非MSI-H或dMMR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此外,还有一系列其他子宫内膜癌免疫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主要是针对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采用免疫疗法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期待更多数据的公布为子宫内膜癌免疫疗法联合治疗带来新的支持和突破。在线交流获取更多医学信息欢迎扫码加入妇产科在线免费学术资源共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zjc/11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