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DRGs是一种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DRG组)进行管理的体系。DRGs的应用可以说是围绕这若干个DRG组的各项指标数据来开展和实施,那么这若干个DRG组是按何种原则和路径来进行划分的呢?
弄清DRG组的分类原理和路径,对医院在DRGs应用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DRGs分组的基本术语开始,实例讲解DRGs分组的原理和路径。
一、CN-DRGs分组方法概述
目前版CN-DRGs共有多个DRG组,覆盖所有急性住院案例,利用其住院诊断和本次住院过程中发生的手术操作,均可以在CN-DRGs中找到唯一对应的DRG组。目前北京市使用的ICD-10临床版包含疾病诊断多个,ICD-9-CM-3临床版包含临床操作近个。
CN-DRGs需要将这些诊断和操作按照“临床过程一致性”和“资源消耗相似性”的原则,进行分类组合,区分外科部分的DRG组、内科部分的DRG组及操作部分的DRG组,并且结合影响临床过程的其他因素,最终形成多个DRG组。
二、CN-DRGs基本术语
MDC:MajorDiagnosticCategory,主要诊断分类;
ADRG:Adjacent-DRG,简称ADRG,基干DRG;
DRGs:由ADRG根据病例个体特征、年龄、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入相应DRG组别中;
C.C.:(ComplicationComorbidity):合并症、伴随病;
MCC:(MajorC.C.)重要合并症、伴随病。
三、分组所涉及数据项
1、主要信息
●主要诊断
●其他诊断
●手术、操作
●年龄、离院方式、住院天数
●新生儿年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院体重
●呼吸机使用时间
……
2、其他信息
●费用信息
●费用分类信息
●病人支付方式信息
●病人来源信息
●科室信息、医生信息
●自理能力评分
●医疗机构情况
......
四、CN-DRGs分组路径
分组规则:
1、外科组:
手术规则+诊断规则
手术规则+附加手术/操作
手术规则
2、操作组:
操作规则+诊断规则
操作规则
3、内科组:
诊断规则
五、DRG分组名称的构成
MCD目录
(标红MDC为先期分组疾病)
DRG分组代码解读
第一位码:是疾病的诊断分类(简称MDC)代码,用A-Z26个字母表示,根据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进入相应的疾病诊断分类。
第二位码:DRG类型,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内科部分、外科部分、非内、非外部分(接受特殊检查,如导管、内镜检查等),用字母表示。
外科部分:A,B,C,D,E,F,G,H,J9个字母表示。
内科部分:R,S,T,U,V,W,X,Y,Z9个字母表示。
非内、非外部分:K,L,M,N,P,Q6个字母表示。
第三位码:阿拉伯数字(1-9),为DRG组的顺序码。
第四位码:阿拉伯数字,表示是否有合并症和伴随病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尾数为9:未作区分;
尾数为1:伴重要合并症与伴随病;
尾数为3: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尾数为5:不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尾数为7:住院5天之内死亡或转院;
六、DRG分组举例
例1:
NB19女性生殖系统重建手术分组
MDCN(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及障碍)分组数据解读
分组例2:
GD13具有复合诊断的阑尾切除术,伴合并症与伴随病
GD23阑尾切除术,伴合并症与伴随病分组
GD13具有复合诊断的阑尾切除术,伴合并症与伴随病,包含手术操作及诊断:
手术操作包括如下:
47.阑尾切除术
47.阑尾残端切除术
47.阑尾内翻包埋术
47.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47.阑尾造口术
45.阑尾病损切除术
47.2x00阑尾脓肿引流术
……
诊断包括如下:
C18.阑尾恶性肿瘤
K3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K35.急性阑尾炎伴有腹膜脓肿
K35.急性阑尾炎伴有弥漫性腹膜炎
K35.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
K35.急性阑尾炎伴穿孔
K35.x阑尾破裂
K35.x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腹膜炎
K65.x盲肠脓肿
K35.阑尾周围脓肿
K3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脓肿
K3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K3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
K35.急性阑尾炎伴腹膜炎
K35.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局限性腹膜炎
K35.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
K35.阑尾脓肿
K35.x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伴弥漫性腹膜炎
……
总结
明白DRGs的工作原理,确保每一份病例被归入相应正确的DRG组,是DRGs应用的基础。提高病案首页质量和DRG入组率,医院DRGs应用的重中之重。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拨开DRGs的分组原理和机制,医院临床医师和病案编码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疾病诊断和ICD编码的重要性,从DRGs应用的源头进行把关和改进,进而提高DRGs应用成效。
雕龙编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dff/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