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误诊为卵巢囊

点击上面健康小屋让你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精彩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来源:-01-05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作者:佚名来源:《疑难病杂志》

患者,86岁,因发现右下腹肿物伴疼痛10d人院。患者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间断性,活动时加重,无发热、恶心、呕吐、腹胀,无便中带血,未予治疗。腹痛无减轻遂就诊,门诊查彩色超声:右下腹11.7cm×5.7cm不均质包块,边界欠清,形状不规则,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右盆腔可见一亚葫芦形囊状异常密度影,大小约10cm×7cm×8cm,见弧线状钙化,病灶与子宫、右侧附件及回盲部界限欠清。考虑右侧盆腔囊实性占位伴感染,源于子宫、附件可能性大(见图1)。

T38℃,P90次/分,R20次/min,BP/80mmHg。右下腹隆起,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右下腹隆起部触及一10cm×7cm大小肿物,质硬,形状删,边界清,压痛明显,活动度小,与腹壁同定。全腹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1)右下腹占位;(2)阑尾周围脓肿;(3)回盲部肿瘤;(4)右侧卵巢囊肿。

CEA11.46ng/ml,CA.2kU/L。请妇科会诊考虑右侧卵巢肿蒂扭转。

遂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右下腹肿物与腹壁粘连固定,无活动度,分离时自回盲部有黄白色黏稠液流出,吸出少许送细菌培养+药敏。将肿物自腹壁分离下来,见肿物约10cm×8cm×5cm呈哑铃型,包膜完整,呈灰白色,部分区域充血,肿物壁较厚,从壁破损处有胶冻样黄白色黏液流出,纱布垫保护切口及腹腔,缝扎破损处,充分显露肿物,肿物来源于阑尾,阑尾根部长约1cm,坏疽,未侵及回盲部,肿物远端侵及右侧卵巢及输卵管(见图2)。

切除右侧附件,于阑尾根部切断,切除肿瘤,送冰冻切片检查,阑尾残端荷包缝合包埋,冰冻切片:阑尾黏液性肿瘤。

以5-FUmg+生理盐水ml冲洗腹腔,缝合切口,术毕。

黏液腺瘤,细胞呈低级别异型增生。病理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囊壁水肿伴化脓性炎性反应。细菌培养:大肠埃希菌(+++)。术后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化脓性阑尾炎。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

讨论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较少见,约占手术切除阑尾标本的0.25%~0.50%,发病高峰年龄在61~70岁。该病好发于阑尾中段,分泌的黏液中有分泌细胞,无论瘤体破溃与否,细胞均可脱落,在腹膜表面种植,分泌黏液形成胶冻样腹水和含有胶冻样物质包块,成为腹膜假黏液瘤,不发生血管和淋巴转移。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临床上患者一般无明显的症状,或表现为急性阑尾炎和右下腹包块的症状,多在术中或术后依据病理明确诊断。术前能确诊的仅占16.7%,故误诊率极高,尤其是女性易与卵巢囊肿相混淆。

主要诊断方法有腹部B型超声、CT检查。B型超声检查简便快捷,表现为:右下腹包块,横径一般2cm,长条状或椭圆形,赚厚,较光滑,内有细小絮状光点,透声差,可有钙化,肠系膜无肿大淋巴结CT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表现为:(1)病变多为低密度水样密度囊性肿块,呈卵圆形或长管形;(2)囊肿内可伴有或不伴有分隔,囊肿壁薄,轮廓光滑规则,囊壁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3)合并感染时,囊壁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囊内可出现气体影;(4)肿块与盲肠壁相连,盲肠局部受压,可形成充盈缺损,但表面光滑,不伴有溃疡。

因此,临床上遇有右下腹包块及上述B型超声、CT表现应想到本病。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治疗原则是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对于囊肿较小、与周围无粘连且阑尾根部完整者,可行单纯的阑尾切除术;对于阑尾根部受累或与盲肠粘连者可切除部分盲肠;对肿瘤有可能恶变者需行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术,而对于并发腹膜假黏液瘤者,还需彻底清除腹腔内胶冻样物及大网膜。

女性患者手术时必须常规探查双侧卵巢,如伴有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时,应同时切除卵巢,以免遗漏病灶。手术操作注意避免使肿瘤破裂,如术中肿瘤壁破裂,则尽量清除溢出的黏液,术毕反复冲洗腹腔,以5-FU稀释于生理盐水冲洗浸泡,防止术后发生腹腔假黏液瘤。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其预后一般较好,但如并发腹膜假黏液瘤时,预后较差。

文章来源于网络,用于交流参考

阅读是人生智慧,分享是助人为乐!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亲,看完后别忘记了分享啊,传递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功德无量,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北京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皮肤病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dff/195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