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捡回来一个弟弟,太康一男子义务照

今年62岁的杨留用怎么也没有想到,10多岁来太康,一晃就是50多年。50多年前,他随乡邻从浙江温州永嘉县来周口市做生意时走失。由于其不识字,记不清家庭地址和亲人名字,杨留用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流落到太康过起了四处漂泊的生活。“我白天要饭,晚上就睡在牛棚内,和牲畜一起过夜。”杨留用回忆说。正当他生活陷入极度困境时,哥哥杨献忠在牛棚内发现了他,将其收留并照顾至今。“哥嫂的恩情,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杨留用说。牛棚内捡到一个10多岁的“弟弟”据杨留用介绍,其兄妹8人,他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给了姑姑。10多岁时,他随邻村人到河南周口做网套生意,期间意外走失。不识字,记不住家庭住址,杨留用从此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在周口开始四处漂泊流浪。没有吃,他就要饭;没有住的地方,他和牛羊睡在一起,生活极度艰苦。杨献忠是太康县老冢镇孟庄村人。当年8月份,他一次外出办事,路过邻村一个养牛棚时,无意中看到了蓬头垢面的杨留用。衣不遮体、头发凌乱,杨献忠顿时怜悯。经向村民询问,他得知男孩是外地人,已在此流浪了好多天。看到男孩十分可怜,杨献忠和家人商量后,把其领回了家。帮其起名入户口,男孩成为杨家人杨留用进入杨家后,杨家没把他当外人,有活一起干,有好吃的也总是先紧着他。杨家人对自己的好,杨留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生活中,他也总尽力帮着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为补贴家用,杨留用学会了做醋,每逢圩日就去集市上销售。见哥嫂日常忙于工作,他就主动照顾起两个侄儿的生活起居。“将来长大后,你们一定好好孝敬叔叔。”杨献忠和妻子范爱荣时常这样叮嘱儿子杨坤说。其实,生活中,杨献忠也帮“弟弟”找过家人。为此,他还卖掉了家里一头大生猪。但由于“弟弟”提供的家庭地址不详实等原因,次次都无功而返。见实在帮“弟弟”找不到家人,根据杨留用的意愿,杨献忠为杨留用在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杨留用脾气倔,有时因为一碗面条,他就会跟他人大发雷霆。一次,家人一起吃擀捞面条,留用吃第二碗时,发现锅里面条少了,随即向家人嚷嚷了起来。“留用是个驴脾气,变脸比翻书都快。”看着弟弟杨留用,范爱荣笑着打趣说,“我们都知道他脾气犟,所以家人从不跟他一般见识,过后仍像往常一样对他。”今年3月份,杨留用突发阑尾炎,杨献忠半夜拉着他到县城诊治。4个月后,杨留用阑尾炎再次复发,杨献忠医院救治了半个月。“我和哥嫂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对我比亲哥还亲。”杨留用竖着大拇指说。“早晚是个累赘,趁早把他撵走算了。”期间,也有村民多次劝杨献忠说。但杨献忠没同意。“谁都有脾气,一家人在一起生活,哪有没有磕绊的。”杨献忠笑着对村民说。两年查找,侄儿帮叔叔找到家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杨留用思念亲人的感觉越来越重。“孩儿啊,我想念亲人了。能报找找吗?”一次,杨留用对侄儿杨坤说。“叔,我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帮叔叔找家人,杨坤没有丝毫迟疑。年,杨坤开始着手帮杨留用寻找亲人。但由于叔叔对家里情况记忆太模糊,所以帮杨留用寻亲,相当于在森林里找一棵树,在滂沱大雨里拾掇起一朵雨花。但杨坤抱定一个决心,“再难也要帮叔叔找到家人”。就这样,杨坤根据叔叔模糊的描述,经过两年多的查找,年3月份,杨坤辗转联系上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沙头镇派出所杨警官。在杨警官的帮助下,随后,杨坤又联系上杨留用的弟弟——陈时统。随后,杨坤和陈时统两人互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ysbj/13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