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松解术
特点:损伤小、见效快、治疗次数少、安全可靠。对冷、麻、凉、关节屈伸不利等其他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往往可以达到瞬间解除的效果,易学易懂。
疼痛的部位,疼痛的程度,以及动作体位和局部功能障碍,是构成我们这项技术的中心内容。
一、头颈部疾病
上项线:枕外隆凸到乳突上缘之间的连线,枕外隆凸从头顶向下摸高高隆起的骨性点。
下项线:两个乳突下缘之间的连线。
上项线和下项线之间大约有一指宽的距离叫做向平面。
顺着枕外隆突向下推,从颈椎摸到的第1个骨性点就是颈2棘突。
颈1横突的位置:从乳突向下一横指向后一横指。
第7颈椎(大椎穴)横突的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缘向外三厘米向上一厘米的位置。
肩胛内上角、肩胛冈、肩胛下角摸点时遇体型较胖患者,需叫患者手背后,这样肩胛骨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头痛、头昏、神经性头痛
枕大小神经卡压并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包括:视力疲劳,前额疲劳,眼球发胀,甚至突出,它最容易形成卡压的部位,位于下项线旁开2.5厘米,刃针松解即可。
三叉神经痛,又称为面神经痛,三叉神经一共分为三个支,颞支(上)、颧支(中)、颊支(下)和下颌支(下)。
临床上我们需要把三叉神经痛和颈椎病引起的疼痛相区分。
三叉神经痛特点:疼痛区域不能跨过面部前正中线位置,发作时间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一天发作数次或几天发作一次,大多数患者可在面部触及一个扳机点,也就是病人触摸该扳机点时会引发疼痛,以至于患者不能刷牙或洗脸。
神经痛相较于肌肉来说,疼痛程度比较严重。一般用激烈的语言来形容,例如刀割样的疼痛,烧灼或闪电样剧烈疼痛。
三叉神经痛处理
外周治疗点:肩胛内上角,颈7横突,颈2棘突旁,颈1横突,颈2棘突(摸到颈2棘突向外旁开1.5厘米左右找压痛点)。
局部治疗点:1、乳突下缘一厘米左右位置,2、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下1/3处,3、咬肌前内上缘,颧骨下缘1.5厘米左右寻找压痛点,4、眉弓后缘1.5厘米左右位置找压痛点。
颈源性综合症引起麻木的选点:第二,三节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仅仅出现后背痛和麻木,局部没有症状。
第3、4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就会出现颈痛、肩痛伴麻木。
第4、5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就会出现颈痛、肩痛以及肘关节下方10厘米位置麻木疼痛。
第5、6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会出现颈痛、手臂疼痛、拇指、食指、中指发麻。
第6、7颈椎椎间孔变形变小时,患者会出现颈痛,手臂痛,伴有无名指、小指和中指发麻。
颈一横突综合症
第1颈椎也叫环椎,它是由前后弓和两侧块组成,前弓比较短,其前部中央有关节面与枢椎的齿状突构成寰枢关节。寰枢关节错位会引起患者出现头晕症状,第1颈椎无棘突很难触摸到。两侧头后小直肌附着于第1颈椎结节上,椎动脉从两侧沟部穿出,经过枕骨大孔进入颅腔,第1颈椎横突尖附着着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
第一颈椎-横突综合症临床表现
1、头部僵硬,一侧或双侧枕骨下项线外侧部疼痛
2、头昏、太阳穴疼痛、一侧面部疼痛或发紧感,严重者眼球突出,眼袋明显
3、下颌关节疼痛,以张口或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
4、耳鸣或听力下降,用力将耳朵向上提拉可暂时明显缓解,稍后症状又复原
5、可引起面瘫,面肌痉挛,面部发麻
6、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牙痛等症状
第1颈椎横突综合症治疗点
1、颈1横突横突尖,(乳突向下一横指向后一横指)
2、颈2棘突旁的痛性结节点(颈2棘突向外旁开1.5厘米处,寻找压痛感)
注:治疗时让患者采取适当姿势(俯卧位胸部下垫一个枕头,使前额与床面接触,将后颈部向上弓起)
头后大、小直肌损伤
头后大直肌起于第2颈椎棘突,向上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骨面,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旋转,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向后仰
头后小直肌起于第1颈椎后结节在头后大直肌内侧,止于枕骨下项线的骨面,其作用同头后大直肌
大、小直肌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不能做点头动作,但可以缓慢低头,因为头后大直肌都附着于下项线位置,所以下项线是我们重要的治疗点
下项线治疗点
1、处理下上线用圆利针松解,
2、颈2棘突旁
头上斜肌与头下斜肌
头上斜肌向上附着于下项线外侧缘,向下附着于颈1横突尖
头下斜肌附着于颈1横突及颈2棘突
头下斜肌是头部主要回旋肌,是连接上方两节颈椎的肌肉,头后大小,直肌,头上下、斜肌,统称为枕下肌群,他们都是头痛的常见根源,往往引发头部深处难以定位的疼痛,从枕区向前放散到框区与头半棘肌损伤引起的疼痛,相互混杂无法区分,枕下肌很少独立于枕后主要肌肉而造成疼痛,患者主诉睡眠时候,枕区压在枕头上感觉头痛立马发作,疼痛位置靠近外侧,位置较深,患者经常用手指在颅顶部乱指,头下斜肌受累,头部转动会使头痛加剧
治疗点
1、颈椎1横突
2、颈椎2棘突旁
胸锁乳突肌损伤
起点:胸骨柄前面锁骨内1/3的上缘位置
止点:颞骨乳突外面以及下项线外1/3的位置
胸锁乳突肌分为胸骨端和锁骨端,在解剖和功能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他们造成的疼痛区别很明显,胸骨部损伤主要影响头顶、枕区、颊区、眼睛上方、咽喉和胸骨部位的疼痛,锁骨部损伤表现为额头痛、耳痛。
单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头向对侧转动向上倾斜,双侧肌肉收缩可使头屈曲,控制头颈向后。
胸锁乳突肌胸骨部下端损伤可以影响到胸骨上部,这是唯一一个向下传导的点,其余的胸锁乳突肌激痛点,疼痛均是向上传导,疼痛呈弧形,沿同侧颞区进入上颌骨达框上棘,并深入眼眶。
胸骨中部内缘损伤会影响到咽部以及舌后位置引起喉咙痛。
胸骨部损伤往往伴有眼睛过度流泪,结膜充血,眼睑下垂,单侧耳聋或耳鸣。
胸锁乳突肌的锁骨部损伤,中部纤维的激痛点向额区传导疼痛,上部激痛点向耳内深处或者耳后传导疼痛,有时也可向颊区和臼齿部传导难以定位的疼痛。
主要伴发现象是空间定向障碍,也就是患者主诉为头晕、天旋地转的感觉,还可以引起重量失衡,感患者提拉重物乏力,10公斤的东西,患者感觉公斤重一样无法提起。
胸骨端主要引起的是头痛症状,锁骨端主要引起的是头晕症状。
治疗点:对准肌腹压痛点刃针松解即可
咬肌和颞肌
咬肌分深层和浅层
浅层咬肌功能:提升下颌,
浅层咬肌损伤引起疼痛部位放散到眉上,下颌骨,以及上下臼齿
深层有咬肌主要负责下颌骨的前后移动,临床表现是疼痛。
深层咬肌损伤会出现单侧耳鸣以及夜间磨牙症,区分深层咬肌导致的耳鸣可以让患者做张口动作,若患者张开口耳鸣症状明显减轻,那么说明耳鸣与深层咬肌有关,咬肌损伤是紧张性头疼的一种成分,可能会与紧张性头疼一起出现,经常作为胸锁乳突肌的卫星点出现,
咬肌经常与颞肌密切合作,颞肌更多的是负责下颌骨的平衡和位置控制,而咬肌提供较大的闭合力。
颞肌损伤会引起额头痛和上颌牙痛,主要传导遍布于颞区沿眉部和眼后部的疼痛。
颞肌起于颞深筋膜深表面和颧弓上方的整个颞窝,下端附着于下颌骨颧突外表面,患者经常会描述成我的牙咬不到一起,但运动正常。
头夹肌和颈夹肌
头夹肌在正中线上附着于下半部颈椎到胸椎3、4棘突上的筋膜,向上向外走行,肌纤维附着于乳突和相邻枕骨的胸锁乳突肌附着点之下。
颈夹肌位于头夹肌外侧尾端,向下在正中线上附着于,胸三到胸六棘突,向上附着于颈2颈或颈3横突后结节,两侧颈夹肌和头夹肌各自形成一个v字形。
头夹肌的损伤会引起头顶疼痛,颈夹肌的损伤疼痛向上传导,可以投射到枕区且穿过颅区引起框后深部疼痛,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脑仁痛。
颈夹肌的疼痛有时还可以向下传导,到上肢带和颈角的位置,头颈夹肌损伤都会引起同侧头痛、颈痛和视物模糊等症状,向对侧转动以及屈曲范围受限。
颈夹肌损伤,患者往往表现为颈部不适或僵硬,部分病人低头时感到颈7棘突处疼痛,头后仰受限,一般往往有外伤史或劳损史,部分病人伴有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
颈夹肌起点,颈7棘突旁可以摸到一个痛性结节,当患者做低头动作时,由于后颈部牵拉可以引起后颈部疼痛以及不适感。
头夹肌损伤治疗点,
1、患侧颈6、7棘突旁痛性结节
2、枕骨上项线处痛性结节点
颈夹肌治疗点
1、第7颈椎横突位置
2、颈角向上2厘米左右位置
项韧带损伤
临床表现
1、有长期低头工作史,
2、颈部酸痛不适,不能长期低头工作,
3、低头转向时,可闻及弹响声,
4、在颈椎棘突旁可扪及痛性结节点,低头时项韧带中点处,也有可扪及明显的条索
5、颈过屈时,颈部酸痛加重并伴有左右转动弹响,
项韧带损伤治疗
1、颈2到颈7棘突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
2、在颈3、4、5、的位置有钙化点,
注:刃针不做合骨刺,垂直进针,深入即可
斜方肌
起点: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侧集中,止于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各部分纤维走向,功能都不同,
上斜方肌引起的疼痛是沿颈后外侧,耳后向颞区传导疼痛,颈后外侧指颈后颈外之间的位置,
下斜方肌损伤,引起颈后和相邻乳突肩胛骨上部及肩胛骨之间的疼痛和压痛,
中斜方肌损伤临床较少见,主要向脊柱和肩胛骨之间投射疼痛,
斜方肌共7个激痛点,其中P1、P3、P5是较重要的中心激痛点。
斜方肌
斜方肌的P1损伤会牵扯到附着于锁骨的垂直肌纤维。以单侧沿颈后外侧向上延伸至乳突,他是紧张性头痛的主要原因。P1损伤会延伸到头侧集中在颞区,眶区以及下颌角位置的疼痛。我们处理P1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浅捏的模式,把斜方肌浅捏在手里,然后寻找P1点的压痛点再进行刃针松紧。
P2点,位于点的尾端,稍向外一点点。它位于走向比较水平的上斜方肌纤维中间。P2点会导致与P1点相类似的颈部疼痛,但不伴有头痛。P2点只有在头颈部几乎完全主动转到对侧的时候,才会引起疼痛。也就是说,患者不能完全把头转向一侧。斜方肌的激痛点异常活跃,并且伴有肩胛提肌或者颈夹肌也有激痛点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急性颈强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落枕。由于上斜方肌的形态酷似衣架,P1点和P2点损伤后,患者会往往感觉到衣服特别沉重,颈部会有僵硬感。
斜方肌的P3点是下斜方肌的中心激痛点,位于靠近肌肉下缘儿的纤维中间,像颈部高位的椎旁肌肉、相邻乳突和尖峰等处传导剧烈的疼痛。并且向肩胛骨上部传导深部酸痛和弥漫性的疼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颈部和肩部同时疼痛。那么他可能是肩胛提肌和岗下肌损伤引起的。斜方肌P3点引起的疼痛,不会颈部和肩部出现同时疼痛的症状。
斜方肌的P4点损伤会引起沿肩胛骨脊柱缘儿向下传导恒定的灼热疼痛。如果说我们把其他的治疗点都处理完以后,仍然会出现上背部和颈部的疼痛。那么它有可能是斜方肌的P3点出现了问题。
P5点是中斜方肌的中心激痛点。它可以出现在中斜方肌中部纤维的任何一个位置,向内传导浅层的灼痛。他主要集中的激痛点位于颈七和胸三之间。那么我们就需要在这个范围之内寻找压痛点。斜方肌的P6点损伤往往会出现肩部恒定的酸痛。我们需要松解的位置,位于肩峰的肌肉肌腱联合处。斜方肌P7点的损伤往往会引起自主神经反应,出现令人非常不愉快的竖毛反应,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鸡皮疙瘩。P7点的损伤非常少见。
斜角肌
前斜角肌的损伤:前斜角肌损伤多为单侧发病,下颈部以及前侧面疼痛酸胀,用力咳嗽时可以放射至上肢的尺侧,前臂以及手的内侧。前斜角肌损失往往伴有手指发凉,发紫或者是苍白无力,急性发作时,患者往往是手抱住头部前来就诊。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以及前胸部的不适感,向对侧转颈时,胸部有放射样的牵拉痛,颈部转动疼痛。前斜角肌损伤时,患者向患侧转动颈部时疼痛明显。患者前来就诊的时候,往往会手抱着头部前来就诊,或者是不停的甩动手臂,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斜角肌损伤是背部,肩部和手臂疼痛最常见的病因。肩后疼痛,特别是沿肩胛骨边缘疼痛。我们应特别注意检查前斜角肌的激痛点。中斜角肌的下部和后斜角肌的损伤,疼痛往往会向胸部放射,向下可远达乳头呈酸痛状,与岗下肌引传痛不同。前斜角肌向肩前传导的疼痛并不深入关节儿,而是沿上臂前后侧向下传导。他的疼痛往往跳过肘关节,在前臂挠侧,拇指和食指上重新出现。如果损伤的是左侧,那么往往会被医生误诊为心绞痛。斜角肌是一个重要的呼吸辅助肌。所以凡是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我们都需要治疗前斜角肌。因为前斜角肌下面有大量的神经血管。所以说,前斜角肌损伤的时候,会引起手部的麻木刺痛以及手部水肿。我们处理前斜角肌损伤的时候,为了避免碰击到大的神经血管儿,所以我们处理的位置位于锁骨的下窝。斜角肌损伤不会造成肩关节活动受限,但肩关节水平外展,会因为相关的胸肌损伤而受限。颈四颈五颈六关节功能障碍,常伴有前中斜角肌激痛点的存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ysbj/1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