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久看到群里好多准妈妈都咨询腹痛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孕期腹痛的那些事。
孕期腹痛的大体原因有以下的几种:
一、生理性的一个腹痛:
1、妊娠早期:一方面是怀孕后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子宫开始充血增大,压迫周围的组织器官,如膀胱、直肠等引起的,另一方面和怀孕后母体的消化功能降低,胃排空减慢导致的腹胀和排便异常有关。
2、妊娠中期:子宫增大、韧带牵拉引起下腹钝痛,主要表现为下腹两侧的短暂钝痛,不伴发热和呕吐腹泻,偶在圆韧带子宫附着处扪及压痛,大多发生在体位变动或远距离行走时,而卧床休息后则能缓解。有的则是胎儿在母腹中踢腿引起母亲的疼痛。
3、妊娠晚期:子宫增大不断刺激肋骨下缘,可引起肋骨钝痛,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腹痛,以左上腹部痛为常见。
这些情况需要处理吗?既然是正常妊娠的反应,大多数人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的,所以无需特殊处理,也无需着急就诊找医生。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下,这种不适感很快就会过去。如果大便不好,伴有反酸,经常打嗝的,一定要注意饮食,少吃多餐,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定时如厕,大便的情况改善了,腹部的不适感也会相应地改善。
二、孕期病理性腹痛
1、与妊娠相关的病理性腹痛 先兆流产与早产: 前者表现为怀孕7个月之内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比月经量少,血色多为鲜红色,有时伴有下腹痛、腰痛及下坠感,下腹坠胀痛等,预示着先兆流产。此时准妈妈们应该少活动、适当休息、不要行房事、勿提重物,并补充水分,及时就诊。如果疼痛加剧或持续出血,需要立即就医。少数伴有烂肉样组织排出,实为不全流产,随时有大出血及感染风险,医院清宫。后者即表现为7个月之后的下腹阵痛、或坠胀痛,伴或不伴有阴道少许血性分泌物。 对于妊娠中晚期发生的上述下腹痛,究竟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抑即是否需要医疗干预,有时医生也一时拿不定主意并存在争论。谨慎的处理措施是:首先查找原因和诱因,按孕期病理性腹痛收住院观察。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大多数在怀孕3个月内发生,往往无孕吐反应。主要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的少量阴道出血,色暗红,少数人可没有停经史;突发腹痛并逐渐加重,腹痛往往为下腹胀痛性质,进而发生晕厥和休克。 胎盘早期剥离:常发生于有高血压病史,或喜长期卧床休息,或腹部直接受外伤的高危孕妇,表现为怀孕5个月后,突然出现阴道流血,持续性或轻或重的腹痛,腹部胀大变硬,按压时明显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等症状。 上述腹痛同时,常伴腹腔内出血,严重时威胁母胎生命,需迅速住院抢救治疗。 2、与妊娠不相关的病理性腹痛 这些腹痛与妊娠并无直接关联,但往往受怀孕的影响,给诊断和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更需引起重视! 急性阑尾炎:表现为病初时的上腹部或脐周疼痛、呕吐,有时大便次数增加伴发热,数小时后因炎症波及局部腹膜,疼痛开始固定在阑尾所在的右下腹位置。因妊娠时子宫增大使阑尾向右外上方移位,临床表现可不典型;又由于妊娠使盆腔充血,一旦炎症发展迅速,阑尾容易坏死、穿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炎症刺激极易发生流产或早产,故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宜早诊断早治疗,一旦误诊或延迟手术致阑尾穿孔,后果非常严重。 胆石症和胆囊炎:怀孕后,孕妈咪血液和胆汁中胆固醇相对饱和,所以容易发生胆结石。怀孕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但多发于妊娠晚期和产褥期,晚上平卧使结石嵌于胆总管,更易诱发疼痛发作。表现为右上腹膨胀疼痛,并易向右肩或后背部放射,活动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常伴有发热,寒颤,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孕前有胆石症,稍有不慎便易引起胆囊发炎。准妈妈应注意细嚼慢咽,一餐不宜吃过饱、少吃脂肪含量多的食品,特别晚餐忌暴饮暴食。 急性胰腺炎:妊娠诱出的高脂血症使孕妇比常人较易罹患急性胰腺炎,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中上腹部剧痛,呈带状分布,背部痛,常在饱餐后发生,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发生腹膜炎和休克。 上述腹痛,因疼痛剧烈,病情危重,常给准妈咪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若准妈咪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劳逸结合,心态平和,保障睡眠,按期进行产前检查并遵医嘱执行,上述疼痛性疾病多数是可以避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ysbj/1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