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我家的ldquo就地过年r

明天就是除夕了。

这意味着,最为糟糕的鼠年马上就要结束;新的一年,大家一定会“牛”转局势,牛气冲天的。

都这会儿了,大家是不是早就已经无心鸡娃?更无心看干货?善解人意的我,今天就来随便聊下,关于春节的二三事吧。

今年情况特殊,可能不少小伙伴们都无法回老家团圆,也不能长途旅行,只能就地过年了。我想说,无论回不回家,我们都要好好的过,也要注意疫情防护才行。

对于全国很多人是偶尔“就地过年”,但对于一部分人,却早已是生活常态。

01

常态化的“就地过年”,回不去的家乡

我爸妈那一代,还没有计划生育,双方家里都有五六个子女。原本,我应该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也能过热热闹闹的春节。

不过,谁叫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去了一个荒无人烟、鸟不拉shi的地方呢。当然,也正是他们那一辈人的不断打拼和建设,“新家”才终于有了楼房、河流和鸟语花香。

那会儿,大家都穷,爸妈辛苦工作一年,经常还需要帮衬弟弟妹妹们。到了春节,没有余钱,也没办法回老家看望父母。

在七八十年代,必须得是国家干部以及有介绍信,才能坐飞机。就算刨除这两个因素,机票也很贵啊,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七八十年代的飞机上,惊现茅台和烤鸭,高级吧!)

火车呢,也不便宜,而且条件很差,时间很长。我又太小,本来没事都每月病一场,他们更不敢带我来回折腾。

(80年代的火车,春运时人更多几倍。)

等我到了5岁,抵抗力好一点,家里经济条件也有所改善时,爸妈开始计划带我回家过年。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家里有几位老人相继去世了。

对我们来说,以后喜庆的春节时分,却总是有挥之不去的伤感和遗憾。

后来,爸妈结识了很多同样背井离乡的老乡们。在异地他乡,老乡见面,显得分外珍贵。

我读小学时,从除夕到初六,我们几乎每天都换着地方吃饭。今天这个阿姨做东,明天那位叔叔请客,后天轮到我家大宴宾客。

在我眼中,春节,并没有亲人之间久别重逢的欢喜,只是轮流去各家大吃大喝的日子罢了。

新闻中说“原年人”是新名词,但对于我爸妈及其他远离故土的上一辈人来说,早就是搭伙式过年的第一批忠实践行者了。

(来自过年词典)

02

三个人的春节,平淡又幸福

后来,这些叔叔阿姨们逐渐退休,一个个回了老家。人哪,总是要落叶归根的。

因此,我家过年也越发简单。

除夕一早,我还在睡觉的时候,爸妈已经起来准备这个,忙碌那个了。不是我在睡懒觉,实在是他们起的太早。

据爸妈说,中午一定要早早的吃“年午饭”,才能开启一年的好运势。不少地方,团圆饭都是在中午吃的。

虽然只是三个人的春节,那也得八菜一汤。能上桌的自然都是老妈的拿手菜,虽然每年变化不多,但是心意弥足珍贵,口味自然也不赖。

(某年随手拍的吃过一会儿的“年午饭”)

年午饭后,则是爸妈的保留节目。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给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亲朋好友们致电,问候新年。相当一部分亲人,我都从来没见过。

吃饱喝足就容易犯困,我正好睡一下午;生活平平淡淡,却又幸福如猪。

晚上,当我看着春晚冯巩又一次大声说着“我想死你们了”而乐不可支时,老爸老妈还在忙里忙外收拾屋子,准备辞旧迎新。

凌晨12点,我们也燃放过鞭炮。记得有一年,我们买的大地红鞭炮引线断了,弄的大家反而心情不好。从此,我们提前N多年进入了“禁放”模式,只是还会趴在阳台上,看那千家万户的烟火。

我们没有守岁的习惯,等鞭炮声消停后,不到1点就睡了。

初一那天,自半夜起,鞭炮声就持续不断。我终于只能无奈被吵醒,吃个汤圆,随意翻看下春晚重播。对我来说,春节至此基本就结束了。

03

乡愁,曾经是一张火车票

在北京上大学及研究生七年,我只对一个春节印象深刻。

那一年,我错过了便宜机票,还终于意识到需要勤俭节约。

于是,在还没有互联网购票的日子,我跑了四五趟火车站,才终于买到了一张硬座票。此处应鸣谢帮我在宿舍查看春运放票情况的室友。

我欣喜若狂,爸妈却和我说:“坐那么久硬座,太累了吧。要不还是买飞机票吧,或者今年干脆别回了。”

票都买到了,怎么能打退堂鼓?

我毅然决然的坐上了火车。在XX个小时里,不能好好睡觉、吃饭、喝水都是其次,最难以忍受的是,连脚都没有地方放的窘迫,各种辛辣刺激的味道,去趟厕所都要力排众人的艰辛,甚至,厕所都长期驻扎着人的尴尬……

不过,相比更多人,我还是幸运的,好歹还有座位。

(和这差不多吧)

总之,终于到站后,身体和灵魂才得以回归本体。稍微伸展下胳膊腿儿,我还得再坐N小时大巴,才能到家。还没到站,远远的就看到泪眼婆娑的爸妈。

04

坚强的“铁娘子”也会脆弱

去年春节,疫情阴影笼罩,全国人民都很难受。

我老妈闷在家里都没怎么出门,却病倒了,一度高烧到40度。

在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日子,发烧可吓人了。我们连退烧药都不敢买,就怕有人把我们拉去隔离。幸亏家里还有点儿童退烧药,吃了几次,她就“好”了。

不得不称赞老妈的坚强和敬业,开始烧到39~40度,尚且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休息;退烧至38度,就开始四处打电话唠嗑及汇报病情;刚退烧,立马坐着认真研究股票。

疫情仍然严重,也受她坚强和乐观精神影响,我们最终没有带她去看病。

没过多久,她又病了,同样的症状。

医院,医生说她是急性阑尾炎,而第一次发烧时已经穿孔了,需要马上手术。那时候,疫情略微好转,医院病患爆满。医院医生直接表示:“我们不做这种小手术,医院吧!”

在很多人眼里,阑尾炎手术就和治疗感冒一样简单,但从亲人角度,却仍然很担心。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但我实在称不上贴心,总以为他们还挺年轻,总是有意无意忽略他们花白的白发。

遇到这类事,很多人也许会感慨人到中年的心酸。

但其实,哪里轮的到我们来酸?

年轻时没钱,不能好好享受生活的是父母;年老时有钱有闲,却还得帮我们带孩子,甚至,因身体原因无法尽情吃喝的,还是我们的父母。

小时候,我很羡慕别人一大家子,春节都能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但是,经过这么多年,我才终于意识到,一家人平淡而简单的生活,才是最真实而触手可及的幸福。

如果今年大家能够和父母团聚,好好给父母做顿饭吧,说点儿贴心话,捏肩捶腿也可以配套上~

即使不能回家过年,但地理间隔也不能阻挡彼此的牵挂,寄点儿年货,打个电话、视会儿频,都可以安排上。

让我们用行动表达爱,这就是最棒的年味儿!

祝大家阖家幸福安康,新年快乐!

(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

点在看!不失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ysbj/1108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