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小三门之医院感染34

第一章、一、A11、C

仔细检查和明确患者的潜在病灶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带菌状态,并及时给予适当治疗,是对具有内源性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通常采取的预防原则之一。

2、E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医院感染,以医院感染。

3、E

内源性感染亦称自身感染,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也包括已在患者身上定植的病原微生物。

4、C

构成内源性感染微生物“贮藏库”的部位常见于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尿道及皮肤等部位,而正常情况下输尿管为人体的无菌器官。

5、E

医院感染根据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呼吸、消化、泌尿、运动、神经、循环、生殖系统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手术部位、全身多个部位和其他感染等,压疮、疖、坏死性筋膜炎、乳腺炎、脐炎都属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6、A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

7、D

医院感医院感染发生的时医院内,由于感染和发病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过程是感染-潜伏期-发病,而疾病的潜伏期是判断感染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主要依据。

8、B

世界卫生组织(WHO)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

9、E

医院感染的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10、B

医院感染研究的对象从广义上讲,医院活动过的人群,如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医院职工、探视者或陪护家属。由于门诊病人、探医院内逗留的时间短暂,而且感染因素较多,难以确定医院。因此,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主要应为住院病人和医务人员。

11、B

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h医院感染;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

12、E

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h医院感染;对于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

13、B

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虫病、水痘、误吸羊水等;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术后吸收热等。而新生儿经母体产道医院感染。故选项B正确。

14、E

抵抗力下降的高危人群应采取保护性隔离,但不应采取全部去污染。其余选项均正确。

15、D

年颁发实施新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内医院感染。因此病人在院外获得、在住院期间医院感染。

二、A21、A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

2、B

年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指出: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有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污染)医院感染。此病例中患儿出现了新病原体引发的新的感染,医院感染中的交叉感染。

3、D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即使在住院期间没有发病,出院后才发病,也仍属医源性感染。

三、A3/A41、1、D

依据病例描述,怀疑患者发生了自发性腹膜炎,可能为细菌性腹膜炎或结核性腹膜炎,因此应进行腹水常规的检验及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

2、D

患者可能由于诊疗措施激活了潜在性感染(如结核杆菌等),医院感染。

四、B1、1、C

医院内感染的一部分,医院实施手术、治疗、诊断、预防等技术措施(如静脉内插管、导尿管、注射针剂、输血、吸入疗法、烧伤治疗等过程中),滥用抗生素以及应用免疫制剂等而引起的感染。

2、B

自身感染指病人自身抵抗力降低,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而发生的疾病。

3、E

急性肺炎患者于入院16h发病,为入院前发生的感染或既往医院内急性发病,医院感染。

第二章、一、A11、B

金黄色葡萄球菌带菌状态相当普遍,15%的人长期携带。有活动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有大量该菌定植的患者可排出大量细菌,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源。

2、B

对感染危险指数高的患者,釆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等措施,控制内源性感染的发生条件。

3、E

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成为三度失调的优势菌。而乳酸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为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研究表明它们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氨、抗衰老等作用。

4、C

三度失调亦称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是指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

5、E

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生活在原来部位,但发生了菌群数量或种类结构变化,可分为三类:一度失调、二度失调和三度失调(亦称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6、C

微生态平衡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许多因素如疾病状态、有创诊疗措施以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等,都会影响到人体微生态的平衡。

7、A

微生态平衡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与不同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动态的生理组合,达到定位、定性、定量三个方面的平衡。

8、D

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即出现了偏离正常生理组合的生态学现象,可对宿主产生某种不良影响。

9、B

去污的定义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被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

10、E

移位菌群失调:也称定位转移或易位,即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的部位定植或定居,如大肠中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转移到呼吸道或泌尿道定居。其原因多为不适当地使用抗生素,即该部位的正常菌群被抗生素抑制或消灭,从而为外来菌或过路菌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定植的条件。外科手术、插管等侵入性诊疗容易引发移位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病人等也易于发生移位菌群失调。移位菌群失调表现为:横向转移,如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转移,上呼吸道向下呼吸道转移;纵向转移,如皮肤及黏膜表层向深层转移;肠腔向腹腔转移;经血循环或淋巴循环向远处转移。

11、B

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正常菌群可成为机会致病菌。

12、B

原位菌群失调可分为三类:一度失调、二度失调和三度失调(二重感染)。

13、E

原位菌群失调是指正常菌群虽仍生活在原来部位,亦无外来菌入侵,但发生了数量上或种类结构上的变化。一度原位菌群失调在失调因素被消除后,可自然恢复;二度失调时,菌群内由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去除失调因素后菌群仍处于失调状态,不易恢复,具有不可逆性。移位菌群失调又称定位转移,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发生。故答案为选项E。

14、B

三度原位菌群失调又称为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是指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其发生的原因常为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使得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过路菌或外袭菌,这些细菌大量繁殖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

15、D

难辨梭菌可引起假膜性肠炎。属于三度原位菌群失调。

16、B

细菌在人体定植必须有适宜的环境和一定的条件,通常需要具有:适宜的环境、相当的数量、黏附力等,还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定植抵抗力是指已在特定部位定植的正常菌群一般都具有的抑制其他细菌再定植的能力,也与上述因素有关,而不是仅与机体状态有关。故答案为选项B。

17、E

同一种细菌,医院内分离出的病原体菌株的耐药性更强、更广,与医院中病种相对集中、抗生素应用普遍等有关。故答案为选项E。

二、A21、C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人和动物的皮肤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人群中带菌状态相当普遍。对全身各系统均可引起感染性疾病,其中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综上,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A、B、D、E是错误的。选项B的描述符合大肠杆菌的分布特点。

三、A3/A41、1、D

根据病例描述,该患者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条件致病菌,在病人健康状况不佳、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以及抗生素的不良应用等因素下,可导致人体发病。医院感染。

2、C

此时最恰当的治疗选择是切开引流。

3、C

该患者发生了三度原位菌群失调。

4、E

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应给予保护性隔离。

5、D

白色念珠菌主要引起深部感染,可引起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血液感染、消化道感染及外科创伤真菌感染。因此,不能说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故选项D是不正确的。其余选项均正确。

四、B1、1、A

目前,医院感染90%为条件性致病菌引起,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克雷伯菌属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生率超过50%。多数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近年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呈明显升高趋势。

2、C

感染多发生在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病人的病原菌是真菌。

2、1、B

正常菌群在肠道可降解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也合成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2、叶酸、泛酸及维生素K等。

2、D

皮肤上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抗菌性脂类,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生长。

3、A

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可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

医院感染检测

一、A1

1、若医院同类感染的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医院感染出现

A、散发或流行

B、流行或暴发

C、传播或散发

D、失控或暴发

E、散发或蔓延

2、医院感染需查阅病历的内容不包括

A、体温单

B、放射检查

C、会诊记录

D、病危通知

E、护理记录

3、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的是

A、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

B、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C、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

D、制定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对策

E、医院感染

4、在一定时间或时期内,在一定的危险人群中实际感染例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

A、医院感染现患率

B、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

C、医院感染发生率

D、医院感染罹患率

E、部位感染发生率

5、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是

A、抗生素使用监测

B、消毒灭菌制度监测

C、隔离制度监测

D、医院感染高危人群监测

E、全面综合性监测

6、医院感染监测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

A、危险因素监测

B、发病率监测

C、感染病种监测

D、致病微生物监测

E、目标监测

7、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手段是

A、对感染分布描述后再采取措施

B、病原学检查后再采取措施

C、流行病学调查后再采取措施

D、对暴发因素分析后再采取措施

E、边调查边采取措施

8、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在多长时间内上报

A、4h

B、6h

C、12h

D、24h

E、48h

9、为使统计分析资料有说服力,实查率应至少

A、大于95%

B、大于90%

C、小于95%

D、小于90%

E、大于85%

10、医院发生急性胃肠道感染的暴发流行,不应

A、立即将发病患者转入传染病院

B、调查了解发病情况

C、查阅病历及细菌检查结果

D、切断传播途径

E、掌握暴发流行的时间及分布

11、某医院发生大规模甲型肝炎暴发,已出现1人死亡,以下措施错误的是

A、查找感染源

B、对感染病人及同期住院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

C、进行消化道隔离措施

D、医院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E、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

二、A2

1、对某外科ICU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医院原有病人5人,该月新收治病人20例,医院感染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A、8/20

B、8/25

C、8/12

D、8/17

E、8/33

2、某新生儿室有名新生儿,3周内14人因某种共同的原因发生脐部感染。此暴露某种危险因素的新生儿罹患率为

A、14/

B、14/86

C、86/

D、86/

E、14/

3、某医院年度住院病人中共医院感染,其中普通外科人,妇产科50人,呼吸内科40人,其他科室合计10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0%

B、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

C、医院感染在全院的构成比是20%

D、医院感染在全院的构成比无法计算

E、医院感染在全院的构成比是10%

4、某医院研究一种新型手消毒剂的效果,从医院手术科室系统随机抽取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洗手法)例和实验组(使用手消毒剂)例。医院感染5例,实验组为4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值为0.8

B、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值为1.2

C、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值为0.5

D、可计算比值比,值为0.8

E、可计算比值比,值为1.2

5、某儿科病房于年10月3日~10日共收治患儿60例,其中新生儿病房15例,有3例发生轮状病毒感染,计算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的罹患率为

A、5%

B、10%

C、15%

D、20%

E、25%

三、A3/A4

1、医院年6月共收治住院病人人,其中有医院感染,新感染例次数为次。同期共有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中,50人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同期住院病人中共有人接受了外科手术。

1、医院在年6医院感染患病率约为

A、5%

B、8%

C、10%

D、15%

E、20%

2、医院在年6月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

A、2%

B、5%

C、6%

D、8%

E、10%

3、经过感染监测实查,发现6月份漏报新发感染人数50人,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A、15%,8%

B、15%,10%

C、15%,15%

D、20%,10%

E、20%,15%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

一、A1

1、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选用

A、含有效碘mg/L的碘附液

B、含有效碘mg/L的碘附液

C、含有效碘0mg/L的碘附液

D、含有效碘~0mg/L的碘附液

E、含有效碘0mg/L的碘附液

2、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

A、腹腔镜

B、穿刺针

C、脏器移植物

D、麻醉机管道

E、活体组织检查钳

3、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处理必须选择

A、灭菌方法

B、高效消毒方法

C、中效消毒方法

D、低效消毒方法

E、清洁方法

4、欲配制1%过氧乙酸0ml,需要20%的过氧乙酸原液和灭菌蒸馏水的ml数分别为

A、50ml,ml

B、ml,ml

C、ml,ml

D、ml,ml

E、ml,ml

5、过氧乙酸原液浓度低于何值时禁止使用

A、11%

B、12%

C、13%

D、14%

E、15%

6、有关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的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戊二醛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1%碳酸氢钠防锈

B、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戊二醛浓度的检测

C、接触戊二醛消毒液时应戴橡胶手套

D、防止将戊二醛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E、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7、有关化学消毒剂的使用,错误的是

A、碘酊多用于皮肤的消毒

B、氯己定对金属和织物无腐蚀性

C、过氧乙酸可用于浸泡金属器械

D、过氧乙酸可用于浸泡内镜

E、碘附对皮肤、黏膜无刺激

8、能杀死一切微生物的化学消毒剂是

A、二溴海因

B、碘附

C、氯己定

D、戊二醛

E、苯扎溴铵

9、属于低效消毒剂的是

A、乙醇

B、氯己定

C、含氯消毒剂

D、过氧乙酸

E、碘附

10、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的化学消毒剂是

A、乙醇

B、福尔马林(4%甲醛溶液)

C、戊二醛

D、过氧化氢

E、碘附

11、用紫外线灯管消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被消毒物品应摊开或挂起

B、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

C、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0小时

D、灯管强度低于60μW/cm2时应更换

E、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12、紫外线消毒空气时,若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1支,则有效距离和消毒时间分别为

A、<1m,30~60分钟

B、<2m,30~60分钟

C、<1m,60~90分钟

D、<2m,60~90分钟

E、<1m,90分钟

13、消毒灭菌使用的紫外线多为

A、A波

B、B波

C、C波

D、D波

E、真空紫外线

14、压力蒸气灭菌时物品的装载错误的是

A、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起灭菌

B、物品的上下左右均应间隔一定距离

C、难灭菌的大包放上层,易灭菌的小包放下层

D、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包放上层

E、玻璃瓶等开口向上或侧放

15、使用化学灭菌或消毒时,错误的是

A、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B、了解化学消毒剂的性能和作用

C、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

D、按规定定期监测

E、更换灭菌剂时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消毒

16、为防止“小装量效应”,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小于

A、5%

B、10%

C、15%

D、20%

E、25%

17、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消毒物品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苯扎溴铵仅能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B、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分钟

C、苯扎溴铵用于黏膜消毒时,浓度为0~0mg/L

D、可用于环境表面消毒

E、与肥皂、洗衣粉等合用时,有增强消毒效果的作用

18、用医用干热灭菌箱进行物品灭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适用于耐高温、不耐湿热或不宜穿透物品的灭菌

B、温度为℃时,灭菌时间仅需要1h

C、灭菌时不要与箱底部及四壁接触

D、物品包装不可超过10cm×10cm×20cm

E、物品高度不能超过箱高度的2/3

19、用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对金属器皿包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时,下列叙述最正确的是

A、重量不超过10kg

B、灭菌时间需要20min

C、若不同类的物品,以最易达到的温度和时间为准

D、装载量不超过柜室容积的90%

E、与敷料包同时灭菌时,放于柜室的上层

20、手术器械包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所需时间为

A、℃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15min

B、℃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需15min

C、℃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需15min

D、℃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20min

E、℃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需30min

21、下列操作不符合无菌原则的是

A、术者双手保持在无菌台面以上

B、术者面对面更换位置

C、术者肘部接触有菌区后带袖套

D、手术区无菌巾浸湿后立即加盖无菌巾

E、胃肠切开前垫好纱垫

22、下列物品与所选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对应不妥的是

A、耐热的玻璃器材:干热灭菌法

B、皮肤消毒:80%乙醇溶液擦拭

C、不耐热诊疗器械:2%戊二醛

D、伤口清洗:5%过氧化氢

E、物品表面:0.4%过氧乙酸

23、口腔科的牙钻结构复杂,且经常接触破损的黏膜,常有血液污染。牙钻属于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低度危险性物品

C、中度危险性物品

D、需高水平消毒的物品

E、需中水平消毒的物品

24、使用戊二醛进行消毒处理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浓度为2%

B、采用去盖浸泡法

C、使用前加入亚磷酸钠防锈

D、浸泡时间为30h

E、取出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25、使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去盖浸泡法

B、采用0.5%(0mg/L)过氧乙酸冲洗作用5分钟

C、使用0.1%~0.2%浸泡法消毒时,浸泡时间为30min

D、用于环境消毒可使用0.5%过氧乙酸喷洒消毒

E、使用喷洒法消毒时,作用时间为15min

26、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物理、化学方法称为

A、灭菌

B、消毒

C、高水平消毒

D、中水平消毒

E、低水平消毒

27、下列有关消毒灭菌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人体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B、耐热、耐湿物品首选化学灭菌法

C、手术器具首选压力蒸气灭菌

D、室内空气消毒不宜选自然挥发的甲醛熏箱

E、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

28、下列属于高度危险物品的是

A、胃镜

B、体温表

C、便盆

D、穿刺针

E、压舌板

29、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

A、1%

B、2%

C、2.5%

D、0.2%

E、5%

二、A2

1、患者刘某,29岁,于今日5时分娩(顺产),侧切伤口使用碘伏冲洗,应用碘伏的浓度为

A、含有效碘mg/L

B、含有效碘mg/L

C、含有效碘0mg/L

D、含有效碘0mg/L

E、含有效碘mg/L

2、某医院腹腔镜室,由于病人较多,腹腔镜反复使用,清洗匆忙,消毒时间为25min,经监测发现腹腔镜管道有致病菌,其导致直接原因是

A、清洗充分,刷洗到位

B、清洗液多次使用

C、腹腔镜部件复杂,不能拆卸

D、消毒液浓度不够

E、浸泡消毒时间不足,只达到高水平消毒,未达到灭菌效

3、患者吴某,乙肝“大三阳”患者,使用含氯消毒剂对其水杯进行浸泡消毒处理时,浓度及作用时间分别为

A、有效氯0mg/L,30min

B、有效氯0mg/L,30min

C、有效氯0mg/L,15min

D、有效氯0mg/L,15min

E、有效氯00mg/L,15min

三、A3/A4

1、王某,男,44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1、手术器械在灭菌前准备中下列错误的是

A、灭菌前应将物品彻底清洗干净

B、尽量多个物品包装在一起以节省空间

C、重量不超过7kg

D、穿刺针和管腔内部应先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后再灭菌

E、装载时不能贴靠门和四壁

2、灭菌后的处理错误的是

A、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B、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25cm

C、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D、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天

E、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

3、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应首选

A、压力蒸汽灭菌

B、环氧乙烷灭菌

C、2%戊二醛浸泡

D、75%乙醇擦拭

E、3%过氧化氢浸泡

2、吴先生,近日自觉下腹不适,便稀。今日做肠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对肠镜进行灭菌处理。

1、应选用的化学消毒剂与浸泡时间正确的是

A、1%增效戊二醛,30min

B、1%增效戊二醛,40min

C、2%戊二醛,30min

D、2%戊二醛,1h

E、2%戊二醛,10h

2、关于消毒后菌落数下列最正确的是

A、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B、≤10cfu/件

C、≤15cfu/件

D、≤20cfu/件

E、≤30cfu/件

四、B

1、A.75%乙醇B.2%过氧乙酸C.0.5%碘伏D.10mg/L二溴海因E.2%戊二醛

1、可用于术前刷手的是

A、

B、

C、

D、

E、

2、可用于胃镜消毒的是

A、

B、

C、

D、

E、

3、可用于水质消毒的是

A、

B、

C、

D、

E、

4、用于浸泡金属器械时需加亚硝酸钠防锈

A、

B、

C、

D、

E、

2、A.静脉穿刺针B.气管镜C.导尿管D.听诊器E.输液器材

1、属于中度危险物品的是

A、

B、

C、

D、

E、

2、属于低度危险物品的是

A、

B、

C、

D、

E、









































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yfzs/606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