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医院金山分院在持续优化感染科工作流程,强化督导检查及防护,科学防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细节管理,根据防控要求,在感染科区域内开辟了三个“战场”:重点发热门诊、普通发热门诊以及综合门诊,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扩散风险。
陈雅萍作为第一批入驻感染科综合门诊的护理人员,与战友们团结协作,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也见证了疫情下的人间有爱……
在感染科综合门诊的47天里,我看到了感染科护士长孔国瑛手臂两处骨折,但她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工作在抗疫一线;临时调往感染科的病区护士长汤玉玲、李万娟,根据防控要求负责感染科布局改造事宜,有条不紊地与后管科、信息科等部门对接,采血条码扫描系统、抢救车、各种急救物品、采血输液室、自动消毒装置……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像搭积木一样瞬间到位。
看到了护理部主任、感染科临时负责人王梅娟临危受命,每天奔波在感染科各楼层间,用清晰的思路梳理、更新各项工作制度、患者就诊流程,下达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规范到每一个细节。看到医务科、医防科、护理部等专职人员向一批批进驻感染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不厌其烦地讲解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我看到了各部门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看到了干部们的勇担重担、冲锋在前,也看到了疫情下的人生百态。我所在的综合门诊接诊的是外地来沪14天内无发热、无咳嗽,但有其他病症人群,涉及内、外、妇、儿、耳鼻咽喉、眼科等科室。
急救车送来了一位卡车司机,因过量食用槟榔引起头晕、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给患者吸氧、做心电图、快速开通静脉通路、抽血气、心电监护,一切有条不紊。一中年男子在工作中不慎将一直径一毫米的金属刺入中指指甲中部,外科沈平云接诊后,想方设法用手术刀片慢慢修薄周围指甲,在损伤最小情况下,帮他取出金属异物。
急救车送来了外伤患者,全身血淋淋,有着多年急诊工作经验的沈红根据伤情,准确分诊判断。
患者因疫情压力大,反复来院就诊,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合理饮食、合理休息与运动,帮助其释放压力。
临近分娩的产妇,因接触了外地来沪的亲人,隔离期内临盆的她们,生产期间母婴的一切照顾由医护人员全程代劳。
腹痛是患者来院就诊最多的原因,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泌尿结石、癌痛……医护给予了精心的诊治和贴心的护理。
特殊时期,感染科综合门诊的医护们坚守在一线,毫无怨言,“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不辞艰辛,执着追求”是他们毕生的誓言。
院内花满枝头,生机盎然,春光如此明媚,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天还会远吗?供稿:陈雅萍
原标题:《在这47天里,感染科综合门诊之所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yfzs/1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