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前沿讯,在东北三省,医院SEEG手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较为领先。
医院从年开始建立癫痫外科,一直强调让患者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对患者来说,其切除脑组织就叫损失。在这理念的推动下,医院第三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一直都在利用多模态的影像融合、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以提高手术质量。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少一教授接受神外前沿新媒体采访,医院功能神外的发展概况,手术机器人辅助SEEG治疗癫痫的疗效和前景等。
以下是对话主要内容:
一.科室以功能保护为特色神外前沿:请您整体介绍下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基本概况和特色?李少一:我们第三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实际上从年前后,以难治性癫痫治疗为起步点开始的,最初医院栾国明(专访链接)、刘兴洲教授那里学习,每期学习班都参加,并且我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他们的会诊讨论和查房,直到年才正式开展治疗工作。
当时国内的癫痫外科治疗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刘云会主任的支持和推动下,我们在医院的滑翔院区成立了第三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病房,以癫痫外科治疗为发展特色。医院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力度,配备了神经脑电监测等设备,同时人员配备也相对有所侧重。
我们和别的科室不太一样,功能神经外科是一个团队,虽然没有完全独立,但这个团队包括医生团队和护理团队,还有专门做日常视频脑电监测管理、脑血流监测等的医技人员。
另外我们科室的另一个特色手术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CEA)手术,和其他单位不同,我们更重视围手术期监测,包括脑血流和脑电图监测等。可以说,我们这个团队相比普通的神经外科更有自己的特色,更倾向于做功能外科。
神外前沿:相当于功能神外的外延扩展了一些?
李少一:从癫痫外科开始,我们延展到一些功能区肿瘤的切除,比如包括听神经瘤在内的和颅神经关系很密切的肿瘤切除时,更加注重对颅神经的保护问题,包括脊髓手术中脊髓的功能保护、监测问题等,是以注重“功能保护”为特色的一个神经外科,这在范围上更加延展拓宽了。所以我们并不是传统意义只做癫痫或DBS手术的功能神外,这也是我们一个特色。
我认为,功能神经外科不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一种手段,就像内镜技术也涉及到所有的神经外科,医院的第三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涉猎的范围比较广,因为功能保护其实是涉及了神经外科的所有病例的。在科室成立之初,刘云会主任就设立了这个科室发展方向和定位。
神外前沿: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是南湖院区一部分,这儿一部分,有什么区别吗?
李少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工作以滑翔院区为主,但是南湖院区那边也一部分。在科室布局上,刘云会院长把神经调控手术,尤其是DBS手术相关的都放在南湖院区,剩下所有的功能神经外科工作主要就都放在滑翔院区这边。
神外前沿:现在功能神外每年手术量大概有多少呢?癫痫手术占比多少?李少一:我们第三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病房每年手术量约为-台,其中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大约每年台左右。
这其中,癫痫手术每年约80台,占病房手术总数的20%左右,但其相关的工作量却占病房整体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单凭这个就足以看出癫痫外科开展起来的难度了。
二.机器人辅助定向系统出现是划时代的变化神外前沿: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设备也有很大改进,尤其功能神经外科方面,在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上,您觉得对科室现在有什么帮助?
李少一:早期的癫痫外科,大多数病例依靠临床病史、头皮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无创评估技术就直接手术切除了。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及技术的进步,辅助以皮层电极植入的有创定位评估手段也在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了。
国内的癫痫外科在最近的5-10年,又发生一些变化。由于对癫痫认识越来越深刻,一方面医生对癫痫患者病灶定位的精准度提高了,另一方面,病情复杂的患者增多了,患者本身对手术的要求也更高了。
以往,通过皮层电极进一步确定癫痫病灶范围的方法,是打开颅骨把电极放进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但采用机器人辅助植入深部电极以后,优势很大。不光创伤很低,而且可以精准地植入到我们需求的位置。
另外,以前通过立体定向框架确定路径植入,再调整角度,植入1根电极至少需要三十分钟以上;现用机器人辅助定向系统,很方便快捷,5-8分钟就能完成1根电极,植入10根电极,可能1个多小时就可以了,可原来却需要工作大半天时间才完成。
机器人辅助定向系统的出现确实是划时代的变革,方便而且精准,对患者来说效果好还减少其痛苦。
神外前沿:手术机器人除其便捷性和定位准之外,您在机器人应用上,比如影像融合上有哪些体会?
李少一: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上,该手术系统也很有特色。功能神经外科不仅看形态、血管,还要看DTI成像,PET成像等,比如说一个生长在功能区的脑膜瘤,除了看到肿瘤,我们也想同时知道脑膜瘤跟大脑沟回、引流静脉更清晰的关系。用该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导航成像,合成的表面成像非常漂亮和清晰,手术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保护血管;原来普通的影像技术达不到这一点要求,它们之前都是孤立的;机器人系统的操作平台,支持多种图像融合,使得定位更精准,手术也更容易。
三.机器人辅助SEEG方便快捷和定位精准神外前沿:在东北三省医院的SEEG手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比较领先,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少一:我们从年开始做癫痫外科临床,我们一直都在强调一个重要理念,核心是要让患者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疗效,因为对患者来说,其切除脑组织就叫损失。
比如颞叶癫痫到底手术切除的范围应该多大?原来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疗效,可能会稍微扩大手术切除范围,但任何一处脑组织都不是无功能的,即使是目前认为的所谓“哑区”的脑组织,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脑组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理念的推动下,我们一直地想利用新技术,来尽可能地提高手术质量。
这时候,SEEG辅助技术会对我们提供了更精准的定位,我们想对一些无创技术评估手段还不充分的病例,通过这种微创植入电极方式,进一步精准定位癫痫病灶。患者也能理解,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改善的意义所在,手术切除越少越好,这样,病人数量也就越来越多了。
神外前沿:儿童癫痫病例逐渐增多,您认为机器人或者导航在儿童癫痫应用的前景怎么样?
李少一:我们医院在东北三省小儿癫痫患者量最多,但小儿癫痫外科治疗更复杂,需要很强的团队协作,我们做得并不多,我们立体定向电极植入手术中最小的病例是8岁小孩,患者的耐受度及电极的精准度等都很好。再小的小儿做立体定向电极实际上是困难的,如果颅骨过于薄了,定位钉固定的稳定性如何?这对系统是个考验,我们没有经验。
神外前沿:机器人辅助SEEG,您觉得未来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呢?
李少一:对这个机器人定位系统来说,我们希望它的软件融合平台要更跨界,更便捷。未来也希望能多开发一些相应的配套附属设备,比如解决颅骨上钻孔的精准度问题;提供更好的活检针的设计,使产品更完善。
另外对于立体定向穿刺颅内血肿的设备,医院希望有更小型的、更快捷的机器人系统,它只做血肿穿刺就可以了,可以固定在病床上,主机不用那么大,同时配备影像融合技术,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机器人系统。
刘云会教授点评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在李少一主任的带领下,形成了学科特色鲜明、人才队伍齐全的专业团队,为医院神经外科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复杂操作能够简单、快捷、精准地完成,使得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实现了升华。神经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多模态成像、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推动了现代神经外科诊治技术的飞速发展。
刘云会
医院常务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
案例(感谢科室团队黎瀚医师提供案例)一、病例的一般情况
1.一般情况◆女性,33岁,右利手◆现病史:
①患者17年前(14-15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愣神,同时伴有重复性言语,自觉有潜在意识但不能问答,持续约数秒钟,类似发作出现5-6次后在1年内发作模式改变,表现为在无任何诱因情况下患者意识丧失,双上肢抽搐强直,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牙关禁闭,有舌咬伤,持续约2-3分钟自行缓解。家属遂医院就诊,诊断为癫痫,予卡马西平口服(具体剂量不详)治疗,发作频率控制在一年约4到5次。②14年前(18岁)患者发作症状加重,表现为发作持续时间延长,伴有小便失禁,发作后患者情绪烦躁,言语有攻击性。医院就诊,行中药(具体不详)口服治疗,强直阵挛发作频率控制在每月1次,且每月有数次头晕恶心等先兆发作。③8年前(约24岁)患者发作症状再次加重,月经期时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增多,家属自行购买使用韩国某药物治疗,强直阵挛发作频率控制在每月1次,每月有4-5次头晕恶心等先兆发作,发作模式整体同前。近两年来患者发作再次加重,原有药物难以控制,表现头晕恶心等先兆感觉后肢体强直或舞动,头向左偏,双眼向左上翻,发作时咬舌,憋气明显,四肢乱动,口水增多,发作约持续4到5分钟,每月发作6-8次,发作后情绪烦躁易怒,约发作后2天可逐渐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病来饮食睡眠可,精神状态可,二便未见明显异常,记忆力明显下降。◆个人史及既往史: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9kg,无热性惊厥病史,0年行阑尾切除术,4年因癫痫发作烫右前臂,行植皮手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无家族遗传病史
2.神经心理评估◆青年女性,神清,年貌相称,接触合作,日常生活自理。
感知觉:无明显感知觉障碍。思维:患者回答问话主动,条理不清晰,存在重复、刻板语言,思维黏滞,强迫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无妄想。注意力:注意力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瞬时记忆下降,近记忆力减退,远记忆力尚可。计算力正常。定向力完整。分析及理解能力差,执行能力可。视空间功能正常、语言流畅性下降、抽象能力下降。情感活动:表情自如,有目光交流,表情与其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访谈中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情绪波动大,情绪量表提示存在轻度抑郁症状。意志行为正常。自知力完整。
◆相关脑区分析:
记忆相关脑区:基底前脑、海马。前额叶皮质:认知、语言流畅性、抽象理解、强迫、情绪前扣带回皮质腹侧:情绪调节抑郁和焦虑。CSTC环路背侧前额叶皮质--纹状体复合物中尾核的顶端--丘脑--背侧前额叶:调节执行功能、问题解决和认知功能前扣带回膝下或腹侧皮质的锥体细胞--纹状体复合物中伏隔核--丘脑--前扣带回膝下皮质:调节情绪眶部额叶皮质--纹状体复合物中尾核的腹侧部分--丘脑--眶部额叶皮质:冲动和强迫行为。二、癫痫外科的一期评估1.症状学SZ-1清醒期,有某种感觉涌上头,头晕,恶心→重复某个词语,言语自动→双上肢活动减少→?SZ-2睡眠期,觉醒→言语自动,吐字不清→右侧肢体无动作,左侧上肢上抬(肌张力障碍?),左侧下肢划动→头左转,眼左斜视→眨眼→喉部发声SZ-3睡眠期,觉醒,双手擦脸→言语自动,吐字不清→双上肢屈曲合拢抱紧后迅速松弛→头左转,眼左斜视→眨眼,下肢蹬踏→喉部发声SZ-4清醒期,有某种感觉涌上头,头晕,恶心→言语自动→双手相扣、上臂屈曲、耸肩,左下肢划动→头左转,眼左斜视→下肢蹬踏→喉部发声
2.IID
3.ID:SZ-3觉醒前5s左右Fp2-F8F8-M2θ节律发放
4.ID:SZ-3后续演变
5.ID:SZ-4言语自动症状前10s左右Fp2-F8θ节律发放
6.ID:SZ-4后续演变
7.视频脑电报告
8.影像学
9.VBM
10.ASL
11.发作间期和发作期SPECT
12.致痫网络假设解剖-电-临床
三、癫痫外科的二期评估
1.SEEG埋藏方案
2.间歇期放电
3.发作期右侧杏仁核高频起始
4.右侧杏仁核脑电演变,激惹右侧岛短回、右侧眶额回,产生临床先兆症状
5.激惹左侧杏仁核后意识丧失,惯常发作
6.第二次临床发作,模式相同,提示右侧杏仁核高频放电起始
7.第二次临床发作,右侧杏仁核脑电演变,同样激惹右侧岛短回、右侧眶额回
8.SEEG脑电报告
9.SEEG-mapping报告(阳性位点)
四、总结与讨论1.颞叶癫痫附加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此患者发作起源为右侧颞叶内侧杏仁核结构,发作激惹区累及右侧前颞叶、右侧岛短回及右侧眶额回,并经左侧杏仁核全脑放电扩散。
2.致痫网络是动态变化的网络非典型定位定侧症状及多灶变化的脑电图记录增加了此病例的解析难度,临床影像学多模态处理也应从动态的角度分析,SEEG电极的植入为解析病例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受访者简历李少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术任职:中国抗癫痫协会立体定向脑电图与脑定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辽宁省抗癫痫协会秘书长等。学习经历: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临床专业,0年赴日本札幌医科大学研修,同年底转入日本浜松医科大学神经外科攻读博士学位,5年回国后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主要从事胶质瘤的基因治疗及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获得研究经费余万元。专业特长:1)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微创外科治疗。2)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创治疗。3)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动脉瘤夹闭术等。4)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的颅内及脊髓良、恶性肿瘤的显微手术
支持机构术精于准往期华科在线第36期
医院宋施委:如何综合影像及电生理信息进行术前致癫痫灶和功能区的评估
临床实战
如何通过SinoPlan一键重建脑血管3D模型
华科在线第34期
医院刘庆祝:儿童癫痫中心外科哪三方面用好机器人(附相关案例)
简讯
Nature主刊发布中国手术机器人无标记定位等技术的研究进展
华科在线第32期
医院王劲:机器人辅助“穿刺类”手术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功能神外最能体现医工结合
华科在线第31期-NeuroSurgery:百例患者回顾性研究证明LITT是治疗颅内肿瘤和癫痫等病种的新手段-医院张凯点评
手术视频征集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青年医师脊柱脊髓手术技能大赛
华科在线第29期
医院陈富勇:癫痫外科和机器人辅助SEEG/DBS手术经验谈
华科在线第28期
哈医大二院郭冕:如何用机器人解决深部脑出血穿刺的精准难题附血肿穿刺流程图
蒋传路点评
第27期-快讯
神外手术计划软件SinoPlan免费版在线发布
华科在线第26期
浙医二院朱君明:Sino神外机器人临床应用前沿从影像融合到手术入路设计
华科在线第25期
专访北大一院蔡立新:国内小儿癫痫手术量快速增长但面临三大发展瓶颈
华科在线第24期
专访医院陶蔚:科室成立两年疼痛治疗成为功能神外“增长点”
华科在线第23期
从脑出血到DBS机器人在神外五大适应症详解—重庆三博刘长青
华科在线第22期
医院杨治权:双侧Gpi-DBS治疗Meige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华科在线第21期
神外手术机器人新型注册系统辅助DBS手术研究-医院郭毅
华科在线第20期
意念控制机械手浙大二院张建民团队完成国内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华科在线第19期
医院徐纪文:SEEG术前磁共振为什么必须做1毫米薄层扫描
华科在线第18期
医院漆松涛:下丘脑损伤修复机制研究获进展会改变哪些神外手术
华科在线第17期
医院杨治权:机器人导航和影像后处理技术推动和正在改变功能神外的发展进程
华科在线第16期
专访清华大学王广志:神外手术机器人研发四步走感知能力是关键
华科在线15期
医院张世忠:帕金森病DBS手术开展二十年感悟潜在风险如何排除
华科在线第14期
专访首都儿研所李云林:小儿癫痫手术的方向是更微创机器人有哪些应用价值
华科在线第13期特约访谈
医院史建国、高在芬:完成山东省首例机器人辅助SEEG儿童难治性癫痫手术
华科在线第12期
医院李世亭:颅神经功能是神外手术最后“堡垒”科室年手术量将超0台
华科在线第11期
医院张凯:神外手术机器人在SEEG中应用的六个优势
华科在线第10期
专访周文静:3D重建和影像融合等软件是国产手术机器人最大优势
张玉琪点评
华科神外在线第9期
专访杨学军:攻关胶质瘤残余与浸润部分的术中识别和切除实时跟踪的神外手术设备研发项目启动
华科神外在线第8期
专访浙医二院张建民:脑血管介入技术势不可挡神外医生参与才能如虎添翼
术精于准第7期
专访浙医二院张建民:科室60年发展概况及复合手术室手术机器人等技术装备特色
术精于准第6期
机器人辅助SEEG手术的优势在哪里未来其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浙医二院朱君明
术精于准第5期
浙医二院朱君明:机器人辅助DBS手术除了精准还有哪些优势
张建民点评
术精于准第4期
机器人辅助DBS手术注册方式和时间上有哪些突破—医院郭毅
术精于准第3期
医院李建宇:如何利用手术机器人提升DBS植入的精准度
术精于准第2期
[更新]讨论实录:神外手术机器人的安全底线和人工智能突破路在何方
术精于准第1期
讨论实录:除了取代头架癫痫外科还需要什么样的手术机器人
术精于准
术精于准周刊由华科精准与神外前沿新媒体联合制作,旨在以病例报道形式,推动中国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化。欢迎业界专家供稿与支持;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kxyy/1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