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ndoscopicretrogradeappendicitistherapy,ERAT)是通过结肠镜经肛门逆行至回盲部,探查到阑尾的开口,应用内镜相关辅助工具如导丝、导管、取石球囊、塑料支架等解除阑尾腔的梗阻,从而达到在保留阑尾的前提下治疗阑尾炎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
12月2日早上,在医院二附院消化内镜专家吴明方(主治医师)带领下,医院内一科消化内镜室全体医师协作完成首例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病变的阑尾
处理中
处理中
处理好的阑尾
患者龙某,男性,17岁,因“腹痛1天”来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腹痛原因暂不明确,吴明方医师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建议行肠镜检查,寻找腹痛病因,若考虑是阑尾炎,可行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ERAT)。在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后,决定为其实施ERAT。术前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当肠镜到达回盲部后见:阑尾窝分泌附着,冲洗清洁后见阑尾开口处粘膜外翻,表面充血水肿,一处糜烂。术中明确诊断:急性阑尾炎。因我院无介入影像系统,采用无放射介导插管,意味着插管难度巨大。吴明方主治医师长期致力于内镜下治疗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已熟练掌握了该项技术。娴熟的操作内镜下,很快插管成功,见少量脓血性分泌物涌出,随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阑尾腔进行充分灌洗,见大量脓血性分泌物流出,清洗液清亮后,予组织钳取组织送病理活检。手术成功退镜,并同时行肠道检查。术毕安返病房,令人惊奇的是,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患者用10分来评估术前术后疼痛变化情况,自诉缓解5分,并可下床正常活动,经抗炎治疗后,目前患者已治愈康复出院。
外科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早已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标准术式;然而,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器官得以保留,免于切除。近年来,多个研究证实阑尾具有免疫功能及稳定肠道内环境的功能,并不是身体的累赘。如此背景下,基于治疗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年哈尔滨医院消化内科刘冰熔教授首创了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技术已渐趋完善,适应证逐步拓宽,目前可用于治疗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
吴明方医师认为当前ERAT技术在国内普及程度不高,但该技术颠覆了阑尾炎的传统治疗模式,诊疗优势明显,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相信“星星之火必将燎原”。我院消化科成功开展该项技术,不仅能够使我院在内镜诊疗方面的技术进一步完善,更能够造福广大的患者。
内镜下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简介
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endoscopicretrogradeappendicitistherapy,ERAT)。该方法不开腹,不切阑尾,通过解决急性阑尾炎的病因,来达到治疗阑尾炎的目的,并完整保留了阑尾及其功能。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通过插管、造影、冲洗、引流等操作,达到快速降低阑尾腔内压力、消退炎症的目的,从而保留阑尾的完整性及其功能,是一种简便、无创、无疤的内镜下微创手术。
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的优点
1、恢复快。内镜下阑尾插管行阑尾腔减压后,患者疼痛症状迅速缓解,病人可以立即恢复日常的活动,避免外科手术后的切口疼痛。
2、创伤小、无疤痕。ERAT技术创伤小、无疤痕,操作快捷、方便,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患者无出血、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形成等并发症。
3、保留阑尾完整保留了阑尾潜在的生理功能。
4、肠道检查及治疗同时行肠道检查,若发现息肉或粘膜病变,可同时行息肉切除及病变粘膜组织病理活检。
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阑尾炎而未坏死穿孔者,均适合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阑尾粪石梗阻急性阑尾炎、阑尾炎反复发作、阑尾化脓腔内高压、阑尾腔局部狭窄等。
禁忌症
不能耐受内镜检查者,无法行肠道准备者不适合本手术。对于复杂情况下穿孔引起腹腔感染、肠道下端狭窄肠镜通过困难等不宜进行内镜治疗。
吴明方
本科毕业主治医生
十余年的临床经验,先医院、广州医院、医院消化科进修学习。擅长: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迟缓、便秘、肠易激综合征(IBS)、慢性腹泻、不明原因性腹痛、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胆胰疾病等消化系统疑难疾病诊疗。尤其擅长: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的精细检查、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
END
编辑:陈智智
审核:唐德远
监制:龙吉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kxyy/1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