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谈控糖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

本文分享2个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的病例,邀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彭永德教授进行病例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医院

彭永德教授

病例1:老年肥胖男性,20年糖尿病病史,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餐后血糖不达标,通过调整降糖方案帮助其血糖尽快达标。

病例2:年轻女性,肥胖合并糖尿病酮症,通过住院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出院后续治疗,帮助其兼顾控糖和体重。

病例1

病例讲述人

医院保健内分泌科孙香兰

患者资料

向上滑动阅览

男,73岁主诉:口干、多饮、多尿20余年,手足麻木、疼痛20余天

现病史:2型糖尿病20余年,入院前口服二甲双胍、瑞格列奈和阿格列汀,注射甘精胰岛素20IU/d,门冬胰岛素早午晚餐前皮下注射8IU(自行根据血糖调整),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6mmol/L,夜间曾出现心慌出冷汗,测血糖在3~4mmol/L,无胸闷憋喘,无头痛头晕,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及双手发凉,麻木针扎样疼痛,影响睡眠,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糖尿病,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双眼视物模糊,小便有泡沫,3~4年走路有踏棉感,走路2~3km出现双下肢疼痛,休息后好转,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夜尿5~6次,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达/80mmHg,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70~80mmHg,冠心病20余年,现服用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缓释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否认脑梗塞病史,阑尾炎手术40余年,扁桃体术后4年。

患者查体

向上滑动阅览

体格检查

T

P

R

BP

36.2℃

68次/分

18次/分

/70mmHg

H

W

BMI

腰臀比

cm

98kg

30.93Kg/m2

1.01

实验室检查

血糖:F:7.2mmol/LP:11.3mmol/LHbA1c:8.7%

空腹随机胰岛素:20.16mIU/L空腹C肽:1.95ng/L

血常规、尿常规大致正常

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筛查

大血管并发症:外周动脉疾病

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

临床诊断

向上滑动阅览

主要诊断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

冠心病

高血压病

病例特点

老年、肥胖、餐后血糖较高、尚有残存胰岛β功能,胰岛素抵抗较明显

治疗目标

进一步控制餐后血糖,适当减轻体重,避免低血糖,依从性良好

住院治疗方案

向上滑动阅览

降糖治疗方案

停用瑞格列奈、阿格列汀和门冬胰岛素,加用GLP-1RA利司那肽,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方案依据:

GLP-1RA具有多重控糖机制:

以葡萄糖依赖的形式作用于胰岛β细胞,同时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

作用于肝脏、肌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而减少热量摄入

还可以辅助改善血脂谱、血压,控制体重,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

住院治疗经过

向上滑动阅览

出院治疗方案与出院随访

向上滑动阅览

降糖治疗方案

二甲双胍0.5gbid利司那肽20μgqd

出院2周后随访

FPG5.9mmol/L,早餐后2h8.1mmol/L午餐后2h7.6mmol/L晚餐后2h8.0mmol/L

无明显胃肠道反应和低血糖,体重下降2kg

■临床思考

1.对尚有残存胰岛β功能、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GLP-1RA在有效安全降糖的同时,可有其他降糖外的获益,如减轻体重、心肾获益。

2.利司那肽作为新型GLP-1RA,有效降低全天血糖,一天一次注射时间灵活,使用方便,患者满意度高。

3.利司那肽低血糖风险极小,老年人使用无需调整剂量,安全放心。

病例2

病例讲述人

医院内分泌科陈青

患者资料

向上滑动阅览

女,27岁,主诉:口干、多饮、多尿6年,加重伴视物模糊1月

现病史:6年前因节食减重(2个月内减重20kg)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无明显多食、易饥,未重视,4个月后患者体重逐渐恢复,口干、多饮、多尿症状仍存在,仍未诊治。1个月前患者自觉以上症状加重,且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无视物成双、视野缺损,无头晕、头痛。3天前于当地诊所查空腹血糖15.8mmol/L,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查尿常规提示:尿糖4+,酮体+-,蛋白+-,白细胞+,以“糖尿病”收入病房。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无恶心、呕吐,无心啪、胸闷,无手足麻木及双足踩棉感,饮食睡眠可,小便如上所述,大便正常。

既往史:1年前曾于我院耳鼻喉科行双耳廓肿物切除术

患者查体

向上滑动阅览

体格检查

T

P

R

BP

36.2℃

92次/分

19次/分

/82mmHg

H

W

BMI

腰臀比

cm

96kg

26.7Kg/m2

1.0

实验室检查

随机末梢血糖:9.2mmol/L

HbA1c:10.6%

空腹随机胰岛素:30.5μIU/ml空腹C肽:4.34ng/L

其他化验辅助检查:

酮体:1+10mg/dl蛋白:2+mg/dl白细胞:1+25LEU/μL

临床诊断

向上滑动阅览

主要诊断

糖尿病(糖尿病酮症)

肥胖

病例特点

青年肥胖女性,口干、多饮、多尿6年,加重伴视物模糊1月

治疗目标

缓解糖尿病酮症,调节代谢紊乱,控制血糖达标

住院治疗方案

向上滑动阅览

降糖治疗方案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基础量12IU+早、中、晚4IU)+利司那肽10μgq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用药

方案依据:

合理补充胰岛素可以促进机体利用葡萄糖,减少脂肪的分解,从根源上减少酮体的产生,改善症状

住院治疗经过

向上滑动阅览

出院治疗方案与出院随访

向上滑动阅览

降糖治疗方案

甘精胰岛素20IU/d利司那肽20μgqd

随访血糖

空腹血糖:5.7mmol/L三餐后血糖:6.5-8.0mmol/L

■临床思考

1.对于该肥胖患者,经过住院强化治疗后,出院后若选择预混胰岛素可能会带来体重的增加,若选择基础胰岛素合并GLP-1RA利司那肽的方案既能控制空腹血糖也能控制餐后血糖,且有可能带来减重的获益。

2.患者利司那肽10μg使用期间无胃肠道反应,可放心过渡到20μg。

专家点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彭永德教授

以上2个病例都涉及到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在住院强化降糖治疗和出院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时,关键需要对其胰岛功能进行评估,如果胰岛功能评估结果尚可,建议可以考虑使用GLP-1RA治疗,对血糖控制和体重改善都有所帮助。

尤其是对于优化餐后血糖的管理,GLP-1RA利司那肽一日一次注射,可有效控制全天血糖和三餐PPG[1,2]

此外,在短期强化治疗后续降糖方案中,以胰岛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3],其中预混胰岛素虽然应用广泛,但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风险大。

基础胰岛素+利司那肽的治疗组合方案机制互补,全面降糖,可同时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且不增加患者患者低血糖风险[4]。

并且利司那肽联合基础胰岛素还可显著降低患者体重,低血糖风险极低[2]。

因此,在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中,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不同的降糖方案中,优先考虑使用GLP-1RA。

参考文献:

1.BergenstalRM,etal.DiabetesMetabResRev.,33(4).

2.FleischmannH,etal.DiabetesMetabSyndr.,11:S91-S97.

3.李延兵,等.药品评价,,14(9):5-12.

4.GiorginoF,etal.DiabetesMetabResRev,,32(6):-.

MAT-CN-

计划批准日期:年12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kxyy/11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