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笔记2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多发生于青壮年,20-3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

病因:

1.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导致阻塞的原因:①淋巴滤泡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

②肠石阻塞:占35%。③异物、食物残渣、炎性狭窄、蛔虫、肿瘤。

2.细菌入侵: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

病理: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转归:

(1)炎症消退

(2)炎症局限

(3)炎症扩散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腹痛: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上腹部——脐周——右上腹——全腹)

(2)胃肠道症状:

早期:轻度厌食、恶心、呕吐,呕吐多为反射性,程度轻。

晚期: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而出现持续性呕吐、腹胀、排气排便减少。盆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腹泻。

(3)全身症状:

早期:乏力,炎症严重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可表现为心率增快,体温升高达38℃。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可出现寒战、高热(39-40℃)、反应迟钝、烦躁不安。若发生门静脉炎,出现寒战、高热、轻度黄疸。

2.体征

(1)右下腹固定压痛:发病早期,腹痛未转移至右下腹时,麦氏点(大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固定压痛。

(2)腹膜刺激征:阑尾炎加重时,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小儿、老人、孕妇、肥胖、虚弱者或盲肠后阑尾炎时,腹膜刺激征不明显。

(3)右下腹包块

(4)特殊体征

1)结肠充气试验:病人仰卧位,检查者一手压迫左下腹降结肠区,另一手近端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2)腰大肌试验:病人左侧卧位,右大腿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为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3)闭孔内肌试验:病人仰卧位,右髋、右膝均屈曲90°,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靠近闭孔内肌。

4)直肠指诊:盆腔位阑尾炎常在指肠右前方有触痛。阑尾穿孔,炎症波及盆腔,指肠前壁有广泛触痛。盆腔脓肿,触及痛性肿块。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增高。

2.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盲肠、回肠末端扩张、气液平面,偶见钙化的粪石和异物。

(2)超声检查

(3)CT检查

3.腹腔镜检查:诊断。

治疗原则

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应尽早手术治疗。

(1)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有手术禁忌症:不愿意手术治疗的单纯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诊断尚未确定、病程超过72小时、炎性肿块或周围脓肿已经形成。

护理诊断:

1.急性疼痛与阑尾炎症刺激壁腹膜或手术创伤有关。

2.体温过高与阑尾炎症有关

3.焦虑与起病急、担心疾病有关

4.潜在并发症:腹腔脓肿、门静脉炎、出血、切口感染、阑尾残株炎、粘连性肠梗阻等。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2.避免肠内压增高: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增高肠内压力,导致穿孔或炎症扩散。

3.控制感染

4.缓解疼痛:半卧位

5.心理护理

6.并发症的护理

(1)腹腔脓肿

(2)门静脉炎:表现为寒战、高热、剑突下压痛、肝肿大、轻度黄疸。

(二)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2.体位与活动

3.饮食:肛门排气后恢复饮食。

4.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一周拔除。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注意无菌,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5.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

(2)切口感染:最常见,表现为切口局部胀痛、跳痛、红肿、压痛。

(3)粘连性肠梗阻

(4)阑尾残株炎

(5)肠瘘或粪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byjj/9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