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文/静夜听风
前不久,河南郑州的一位妈妈在网上求助。原因是女儿今年上初三,面临着中招考试,她就给女儿报了一个培训班,两个月课时费6万,但是,培训了一段时间后,女儿的英语成绩从37分下降到11分,这位妈妈对培训的效果产生质疑,她非常生气,要求培训机构全额退款,而培训机构却认为是孩子的基础太差,双方各执一词。
这位母亲说:“尽管学费很贵,苦了家长,也不能苦了孩子,花再多的钱她也在所不惜,希望女儿的成绩有所提高”。
我们能理解这位妈妈的良苦用心和焦虑。
尽管考试本身自带不确定性,孩子成绩的下降和补习的状态和效率有关。家长总觉得是孩子的问题,是教育机构的问题,实际上是家长的问题。
孩子成绩没有进步,来源于家长的焦虑和高期待,通过补习班的学习,孩子未必真的没有进步,只是家长太焦虑了,希望孩子立马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李玫瑾老师也曾在《圆桌派》上讲到:孩子的表现,一定是父母的折射。
01
孩子厌学,也许来源于父母的高期待
电视剧《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小宇非常喜欢画画,成绩也一般,甚至有点厌学。
看了几集电视后发现,小宇之所以厌学症结是妈妈的高期待。
妈妈对小宇要求非常严格,小宇不学到晚上一点,不能吃东西,不能睡觉,小宇做完阑尾炎住院,还没有康复好,妈妈就逼着他学习。
在住院期间妈妈更是给小宇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医院给小宇补课,妈妈还当着小宇的面,撕碎了小宇画的画,朝小宇大吼道:“画画没用,简直是浪费时间。”
小宇思想压力很大,加上术后感染,伤口一直没有办法治愈,妈妈不顾小宇的身体情况,坚持让小宇出院参加学校考试。
父母高期待会让孩子备受煎熬,小宇的压力无处释放,他只能把心事埋藏在心底,他怕妈妈伤心难过,只得接受妈妈安排给他的学习任务。
孩子背负父母的沉重期待,会逼迫自己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在孩子的眼里,自己只是学习的工具,孩子会从内心深处非常排斥学习,讨厌学习。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过高,孩子承受的压力越大,孩子会担心在学习上犯错失败,注意力不集中,背负巨大的思想包袱,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逆反心理,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太累而失去兴趣,孩子更容易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
02
孩子缺乏上进心,也许来源于父母总是失望的暗示
邻居王姐的孩子小欧,中学毕业后亲戚介绍他到电子厂工作,他不敢去尝试,他对未来也没有目标,他也没有信心做好任何事情,因为他的内心总是有一种声音,“我不行,我不够格”,他害怕自己做不好,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
小欧缺乏上进心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小欧上学的时候在班上处于中游水平,每次考完试,王姐看到儿子的成绩单,总是唉声叹气,甚至对孩子流露出失望的眼神,小欧的爸爸对小欧不断地暗示说:“你要是再努力点就好了”。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随口说的话,孩子都会信以为真,还会将父母对自己的评价,转化为自己的观念。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比如父母经常说:“孩子脸皮薄”,孩子以后见人,就会变得很不爱打招呼。
父母偶尔眼神间流露出失望的眼神,或者一些话语,也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对孩子而言,就像一把利刃一样,会深深刺痛孩子的心。
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孩子内心深处就会觉得自己不行,父母才这么说,父母失望的暗示,会让孩子怀疑自我价值,觉得自己是真的不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孩子甚至觉得自己差到极点,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没有改变自己的力量,也没有信心变得更好,孩子会不自觉地向父母暗示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给孩子种下的是积极的种子,就长得枝繁叶茂,反之,如果父母给孩子种下的是消极的种子,孩子就很难生长。
03
孩子的问题,在父母那里找到根源
央视有一部纪录片《镜子》中,纪录片有一名14岁的男孩泽清,初二辍学,他沉迷于网络,性格非常暴躁,他经常会骂妈妈贱,有时还会动手打妈妈。
泽清的行为问题来源于他的父母。
在泽清看来,他的妈妈很强势,而且脾气很暴躁,当爸爸和妈妈吵架的时候,爸爸会使用暴力殴打妈妈。
而他会无意识地模仿爸爸的行为,当他发脾气的时候,爸爸从不管教,甚至默认这些行为的发生。
而泽清的爸爸认为泽清身上的问题,是他自己的问题,他觉得他自己做得没有问题,不需要改变。
泽清有一段独白发人深省:“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我的父母。无论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孩子是果,父母是因,孩子的问题,很多都是父母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种下的果,但是很多父母却不自知。
孩子幼年时的一些行为其实都是在模仿父母,很多父母总是在怪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忽视了自己的问题。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我们都在摸索中成长,当我们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自省,育儿先育己,只有看见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04
孩子的改变,从父母自我成长开始
中国青年网曾经报道过一个优秀的父亲。
河南登封市,42岁的张建桥,出身于农民家庭。
张建桥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看来要不断学习专业的医疗知识,才能为乡亲看好病。他每天都抽时间钻研医学知识,先后考取了执业药师和执业医师,还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
儿子说:“我爸是我见过学习最努力的人,有时候,我也想放松一些,和其他同学一样出去玩、打游戏,可我忍住了,因为爸爸就是我的榜样。”
有爸爸在前方领跑,儿子自然动力十足、学习非常努力。
年,儿子考上了重点大学,爸爸也考上了研究生。
热播剧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刘涛扮演的苏醒,有一句话发人深省:“我是一个妈妈,对我而言,自我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一样重要。”
父母教育孩子并不在于使用多少育儿技巧,父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如果父母是一道璀璨的星光,孩子自然也会追光而来,要想孩子改变,从父母的自我成长开始。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说“在所有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父母是孩子通向未来世界的领路人,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会尽收眼底,都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少做到这几点: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对自己的问题能够及时自省,不断地自我成长做孩子成长的榜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和更多家长分享,请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byjj/1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