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病的患者都是脆弱的,也是他们不顺心的时候。这个时候除了家属的关心和照顾,医护人员的关心与问候往往也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减少心理压力。但是,如果护士表达不当的话,恐怕就会弄巧成拙了。
作者:yiyi
收治新患者,护士也要采集病史,询问相关信息。早上科里收了一位老年痔疮的女患者,同事小宁接待的,患者一个劲跟她诉说自己的症状,喋喋不休停不下来。小宁还有其他事情没有忙完,心里比较着急,早上嘛还有一堆事等着处理,情绪上便有点不耐烦了。还是安慰奶奶说:“好了好了,别说了,奶奶您痔疮的情况我都知道了,先休息会,目前来说消炎止血控制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就手术呗,不是多大个事。”病人因为这一句话,更加焦虑了。
小宁本来知道老太太的痔疮不是很厉害,还没到要手术的那一步。只不过老太太着实比较“啰嗦”耽误了时间做其他事。小宁也是想阻止她再说下去,已经告知了不是很严重。但是后面一句“实在不行手术”非但没有平息掉老人的焦虑,更是让老人与家属担心。如果小宁能说:“奶奶,你不用担心,科里有好多像您这样的患者来看病,都能很好的治愈。您现在安心的休息,医生马上过来给您出治疗方案,放松心情!”那么,我想老太太就会没有什么压力,也会安心很多!
平常老百姓对医学知识理解的能力肯定有所欠缺,常使双方在沟通时不能处于同一水平,他们更喜欢用经验去判断。所以很容易会有患者和家属质疑医护人员。这时,护士作为医嘱的处理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语言,将深奥的医学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方解释,并且要学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解释,选择更能让人接受的方法。
下午来了一个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护士都跟家属交待的清清楚楚了。术后肯定是要禁食水的,夜里值班护士挨个查看病房时正好听到患者与家属的对话。患者对家属说:“你去问问护士能不能吃点东西了,胃里空得难受。”家属在旁边看着患者没有血色的面部心疼病人,说到:“现在手术后也有四五个小时了,你一天都没吃东西了,要不喝点粥。”值班护士听到说,肠功能没恢复不能进食。家属有点不愿意,护士接着来了一句“是你知道,还是我知道?”家属和患者被呛得没话说,虽然知道护士是为患者好,但是态度不好让他们心里难受。如果值班护士说“你说胃里空,这种感觉是很难受,很多病人都这么说。但肠功能不能恢复就进食,容易导致腹胀、腹痛等症状,那时会更难受。”那么家属和患者会更容易接受,心里也会舒服很多!
由此可见,唯有恰当、准确的表达关心,选择恰当的方式传达医嘱,家属和患者才会一扫心中的阴霾,暖意浓浓,否则,关心话语成为“锥心”话语,搞不好就好心成了坏事,一不小心被投诉了!
本文系天使驿站网友投稿,致谢作者!转载请标明出处!
投稿邮箱:tsyz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byjj/1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