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钱财到底是善是恶?如果属“恶”,为何人皆求之?如果属“善”,当钱财被别人拥有时却又仇视?
钱财货币本为死物,何来善恶之别?看来善与恶都是人心制造出来的虚拟概念,货币的特性如能量一般,不可复制,只能转移,守恒而稀缺。
能量是宇宙万物生存之本,钱财货币为天下人所需,当货币在你手中时,所创造出来的意识为“善”;当别人拥有很多财富,而你求之不得时,财富为“恶”?
杀富济贫
假如富人沦落为穷人,原先的被仇视还复存在?假如穷人变富,原先的被同情与被怜悯还将存在?富本不恶,杀富济贫究竟是杀人还是杀钱?
深度挖掘:
一觉睡到自然醒,你根本体会不到睡眠的乐趣,当然也不知道睡不好的苦恼;假如把你从睡梦中吵醒,想睡而不给睡的时候才意识到睡眠的重要性,尝到其中的“苦”。偷偷打个盹,又感到无比的美好;先有苦,后有乐;先有痛后有快。
“痛苦与快乐”,如果教条化的理解,这些词汇语言延伸到文化道理哲学都是静态的,是死的;如果你察觉到“万物的运动”,便会以运动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人的意识也是如此,“痛快(先痛后快、痛中取快)”“苦极生乐”“乐极生悲”都是古人在无形无意之中创造出来的语言文化。
意识归位:
讲先苦后乐是为了引出“意识归位”的概念,说到底人性不过是意识的反射,无论如何变幻,最终都要归位。这个概念的本质很深,《量道I》全书中有相对详细的论述,此处只能浅而论之,例举:
1、从未出过远门的人不知道外面的花花世界是谓何物,自然不会因此而生好恶之情,出门旅游的人去时趁兴、回时败兴,回到原点之后发现不过如此,期待与失望对冲为零。这是一种空间运动造成的意识运动。
2、未经劳作运动的身体本无苦无乐,运动中产生艰辛、忍耐、奔放的感受,结束后便有放松、愉悦、舒张的感受,(运动过头才有酸痛之感,这一点暂且忽略)运动产生意识的本质是先苦后乐,以苦换乐。身体的运动也算是能量的波动,波动中亦有方向,若先向上,必后向下。
人本无意识,尝到“苦”之后,终要回到原点,回的过程便形成了“乐”。一去一回两种方向造就两种意识,意识的产生并非想象般的玄秘,应该是简化至极。
回过头来看善与恶,爱与仇;如果不爱财,怎会仇富?如果不想得到,何须在意钱财在谁人手中?如果不视钱财为善物,何来之恶意?越爱才越恨,越善必越恶。
善恶的概念可以拓展到很多范围,具体就不说了,可以自行参悟….
可见仇人是现象,仇富才是本质。但现象与本质都在道中,现象也是存在的现象,无法忽视,阴阳两面,缺一不可,因此对于钱财货币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主人以什么态度及模式去持有,财富被仇视或不被仇视都发生在特定的人身上。
原文: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原文概意见词可解,立现其中
解:
手里之物满满当当的不如分一些给人;盈是满溢的意思,己(ji)相当于给(ji);既然手里都拿不下了,别人肯定会羡慕嫉妒恨,还不如提前分一些给穷人,仁厚之人连歹人都敬让三分,德仁至极,盗匪不欺哉。
锐利之物揣在身上不可能保留的住,因为锐利,它最终要刺破口袋掉出来;对应的是显眼之物揣在身上最后非盗即窃;喻意人要低调勿露富,事实上不露的财富是守得住的;但是能真正做到不露财的人实已看穿了财富,守财也非守财。正如圣经中说:人在尊贵中而不觉悟、正如死去的畜类一样。
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的住,守的住一世、守不住三世,总有一天要还给社会的,富贵且骄傲,会遗恨自己的过错。富是物质的富、贵是身份的贵;富与贵如名与利一般两种能量无法同时最大化。富是绝对的,贵是相对的,如今的国人可以说物质为富者不在少数,但因人心之比,以致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是穷人,这叫富而不贵、穷而不贫。人的天性,永不富足。
功成遂愿之后适时隐退,乃天之道,像功高盖主就是功成而不退的一种形式。“遂”是遂了心愿的意思、达到了自我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成功标准、只要自己成功就算“功遂”,只有自我成功才会隐退,如果做别人眼里的成功,那目标是无止尽的。成功了就要退身,一进一出、一正一反而能量守恒。
世人皆贪功辟过、爱功悔过,“功与富”有何区别?老子的每一段话、每一章节都有严谨的结构与逻辑,懂就懂了,不懂永远都不懂,若无限猜测、肆意延伸,换来的是自圆其说。尽管版本和断句很多,但不影响整体含义。
道德经只是传统道学的一部分,老子思想并不能代表所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里面若论高低并不合适
世人苦苦求真,问道寻仙,未得其果,而“道”本身是运动态,那真理是否也是运动态?昨天的真理是否变成今天的心灵鸡汤?今天的心灵鸡汤是否又变回明天的真理?
《道德经》是一条鱼,版本是鱼塘,吃鱼何须究其出处?懂道自然懂老子,懂老子就懂道德经
读懂道学,天下再无道理可言,天下所有说法皆成心灵鸡汤......
搜:量道二字就能找到我们哦
道德经翻译天下第二解第八章上善若水世人无解
道德经翻译第六章第七章雌雄之分本为假象生生不息何来长生?
道德经讲解第五章涌泉之恩恩将仇报
天下第二道德经翻译第四章九九归一而后重生来之不歇去之不尽
中医类:
感冒伤寒瘟疫流感细菌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如何用药?
根治慢性阑尾炎《量道》系列原子电
原子电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byjj/1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