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阿是穴
孙思邈在《千金方》原文中对阿是穴作如下描述:“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即得便快或痛处”。据此,阿是穴的定义与取穴方法便可明晰——在患者的身体上寻按病所,若寻得患者所认可的扪之快然或有痛感的反应点,刺灸皆有较好的疗效,此云阿是穴。“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千金方》中医认为,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阿是穴既是治病的尤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点。二、关于阿是穴的传说
相传,孙思邈70岁的那年,一天,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编写《千金方》,突然有个邻居闯了进来说,有一个危急病人已昏迷不醒,急需他前往诊治。素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自恃的孙思邈,立即赶赴十几里外的山村找到病人。经过一番紧张的抢救,病人总算清醒过来。但是,腿部的剧痛仍然没有止住。孙思邈眼见病人痛苦的悲状,又按古医书所载的止痛穴位,一个个尝试扎针。结果还是丝毫不见效。无奈之中,他又耐心地接连在病人腿上按了多处。当他按到膝关节右上部的一个部位时,病人竟突然叫道“阿,是,是这儿”。于是孙思邈便拿起银针,一下子扎了进去。说也怪,下针捻了几下,病人的疼痛竟然意外止住了。病人好奇地问:“这叫什么穴位?以前从来没有在这儿扎过针哟!”孙思邈笑着说:“你刚才不是说‘阿是’吗?这个穴位就叫“阿是穴”吧!”自此以后,阿是穴止痛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到处传播开来。后来孙思邈将阿是穴记载入他的《千金方》,阿是穴就这样流传于世。三、阿是穴具体怎么取穴呢?
某些病症,不管是表证、里证或外伤,都有可能在体表的某一部位反应出痛点来。一般这些痛点与病变所在的部位、脏腑经络的循行路线有密切的关系。
1、在病灶附近:是指痛点的出现多在病局部和周围。如腰扭伤的病人,压痛点多在腰的两侧腰眼处,或脊椎间;又如肩、肘、膝、踝关节病变的痛点大多反应在局部和周围。2、在脏腑经络的循行路线上:指病变的痛点出现在脏腑所在部位和经络的循行路线。根据过去已被证实的有关经验认为,患心脏病的人,心前区和左肩背有痛点;阑尾炎的患者,在足阳明经的循行路线上,阳陵泉的下方可能有压痛点。另外,五脏六腑的病症,有可能在背俞穴上有敏感反应点。3、根据患者对痛点的主观感觉:?疼痛感凡按压体表的敏感点,主观感觉为以疼痛为主,称为“疼痛感”。如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腱鞘炎、急性扭、闪伤的敏感点,可能为刺痛或闪电样痛。?酸痛感指在按压之处,主观反应为酸多痛少感觉,称为“酸痛感”。如肾虚腰痛、慢性痹症、关节痛的一些慢性疾病的阿是穴,多表现为酸痛现象。?胀麻感指按压敏感点时,主观感觉是以酸麻为主,并向一定的方向放散,称为“胀麻感”。如少数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其敏感点表现为胀麻感,可向手指或脚趾放散。?舒适感在按压患者的痛点时,表现出轻松、欣快或舒服感觉,称为“舒适感”。如有些头痛患者其痛处喜按,按之舒服而痛减。四、有痛就是不通,艾灸痛点就是止痛!
可以说,艾灸是最适合用来防治各种疼痛的方法,原理很简单——“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表面上,疼痛给我们的最突出的感觉只是痛。而本质上,“痛则不通”,经络不通了、堵塞了,才会引起疼痛。在这里艾灸产生作用的途径有两个:①靠燃烧时产生的高渗透性短波辐射来温通经络,运化寒湿;②靠艾烟里的高渗透性艾叶精油物质,它能渗透进我们的经络,通十二正经、祛除寒湿瘀。这两个途径都能具有很高的渗透性,可深入经络,并疏通经络,都对调理背疼大有用处——“通则不痛”!人体只有存在淤堵时才会出现阿是穴,它的出现反应局部不通,它的消失说明经络通畅。因此阿是穴的存在与消失,可以证明淤堵的存在与消失。不止是单纯的疼痛,具体到腰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痛风、关节炎、腱鞘炎、骨质增生等各种局部疼痛疾病,都是可以阿是穴为主穴的。穴位不会找,就灸阿是穴!哪里痛就灸哪里,这么好用的穴位,千万不要不会用!知艾,用艾,传艾
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一个艾专家!
惊呆了!长期艾灸的女人,最后会变成这样?
妇科万能穴,艾灸以后,女人真的有福了!
在中医眼里,只有两种病!
本草中国2第6集《因缘》
本草中国2第10集《分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busw.com/zlff/12275.html